这几天,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成了影迷打卡地,这栋近百年历史的建筑外墙挂上了《花样年华》的巨幅海报。海报上流动的情欲与现实中的迷人夜景交叠,调合成复古色彩的滤镜,随意摁下快门,就能得到一张王家卫电影风格的相片。


2月14日,由泽东电影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上映,公开全新片段,只在影院放映,不会上线流媒体。25年前,由王家卫执导,张曼玉梁朝伟主演的《花样年华》在戛纳电影节等国际影展上获得诸多荣誉,将一段富于东方情调的爱情故事带到了世界各地。第二年蛇年春晚,张曼玉和梁朝伟联袂演绎了影片主题曲。

去年年初,剧集《繁花》现象级热播,使得王家卫作品风格深入人心。2月12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办的《花样年华》首映礼上,请来了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繁花》演员和主创,分享他们与《花样年华》初相识和再相见的不同感受。《花样年华》和《繁花》的故事分别发生在香港和上海,却同时倒映着两座城市的影子。

回归影院

《花样年华》的灵感来自于刘以鬯的小说《对倒》,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的一段错位爱情故事。报馆编辑周慕云和公司秘书苏丽珍在同一天搬进了一栋住户多是上海人的公寓,成了邻居。在发现各自伴侣发生婚外情之后,二人为讨论对策而频繁见面,发现彼此志趣相投,也产生了难分难舍的感情。但在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流言蜚语中,这份感情无法宣之于口,只能藏在心底。

王家卫独特的影像风格,加上张曼玉、梁朝伟的细腻演绎,为《花样年华》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带来意蕴悠长的回味空间。这无疑是一部为大银幕而生的作品,展示出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魅力,从声音、音乐到摄影、美术,丰富的细节令人目眩神迷。影片中,苏丽珍的21套花样旗袍十足吸睛,象征着时间的变幻和流动,也透露着她心底里幽微的情感波动。


影评人毛尖看了许多遍《花样年华》。在她看来,王家卫是一个喜欢做减法的导演,用减法的方式取得了加法的效果,用一对人物展现了四组情感关系。电影中,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只以背影和声音的形式出现,面目模糊,而这种留白给观众提供了想象空间。

在《花样年华》重映之前,王家卫录制了一支与AI对谈的视频,回答了关于电影的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关于苏丽珍的人物塑造。“常说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一次是活给自己,放在苏丽珍的行为上,她的一身旗袍是她的体面,她的保护色。”王家卫说,对他而言,《花样年华》从来不是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它讲的是秘密。我感兴趣的是在当时那么保守的环境中,这对男女如何去守住他们说不出口的秘密,他们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对方的另一半,试图用角色扮演去了解他们是怎么开始的。最后,周慕云找到他的答案,苏丽珍找到她自己。”

《花样年华》的尾声处,周慕云来到吴哥窟对着树洞诉说自己的秘密,接着镜头略过那些古老的遗迹。在《繁花》原著作者金宇澄看来,之前看《花样年华》从没有感觉到这个镜头有这么长的时间:“就好像要告诉你这些民间故事,个人的故事在历史上不过就像是满眼风尘,这么荒凉。”他觉得,也许是因为上了年龄的缘故,在电影里,他看见的是一种沉重的浪漫和生活的不易,这令他感到非常伤感。


曾在大光明电影院担任总经理的资深电影人吴鹤沪也出现在首映礼现场,25年前,《花样年华》在上海的首映礼正是由他担任主持。他与第一财经分享了诸多当年的趣闻轶事,那年王家卫和梁朝伟、张曼玉来沪宣传《花样年华》,所到之处,影迷蜂拥而至,第一场首映活动很快满座,随后又紧急加了一场。

吴鹤沪看过许多遍《花样年华》,这次在大银幕上重看,又有新的发现。过去多年,他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看好几部电影,但像《花样年华》首映礼那天的观影氛围却很罕见:“没有杂音,没有手机亮屏,观众都很安静,很认真在看。”他注意到,影片中有几个男女主角互动的微妙场景,全场观众在同一时间发出会心的笑声,而这是电影院观影独有的氛围:“在手机那么小的屏幕上,恐怕没有办法完全看清楚演员所有的表演细节,但大银幕可以将演员的眼神、肢体动作展现得清清楚楚。”

联动《繁花》上演双城记

去年年末,《繁花》发布周年短片,讲述千禧年,宝总和汪小姐重逢在《花样年华》首映式上。隔着两排座位,二人看着电影里欲说还休的情感,听着那些意在言外的对白,相互回望,续写了《繁花》里未完成却让许多人意难平的感情。

作为2000年《花样年华》上海首映式主持人,吴鹤沪也本色参演了《繁花》周年短片。短片拍摄之前,王家卫特意找到他,了解2000年左右大光明影院的细节,包括地砖的条纹、灯光的颜色、工作人员的着装等等。

此次《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的上海首映礼上,《繁花》的主演纷纷来到现场,回忆他们各自与《花样年华》结缘的故事,那时他们还都年轻。2000年,马伊琍24岁,在电影院看了《花样年华》。那个时候,她不太懂得情感,也不知道大约二十年之后会和这部电影的导演合作,也不会预料到会在大银幕上看到电影的另一个版本的结尾:“今天看完觉得自己还是不太懂(情感),但能感觉到深深的惆怅。”

胡歌说,当时他只看到了“花样”,不太理解什么是“年华”:“二十多年过去了,四季更替和岁月变迁中,错过了很多,留下了遗憾,很多不甘心,但正是这些经历的积累,让人慢慢懂得了什么是年华。”

在拍摄周年短片的时候,胡歌曾问王家卫,为什么阿宝和小汪要出现在《花样年华》的首映式上,王家卫说,这是一个“双城记”,但并未做更多解释。在大银幕上看完《花样年华》之后,胡歌的理解是,阿宝和汪小姐,苏丽珍和周慕云,这是发生在两个城市的两组“花样年华”:“说的都是错过,但好在都有‘回马枪’。今天的‘回马枪’是看到了2001年的重逢,这是一个更加主动或者坦然的结局。”


在《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中,公布了一段全新片段,讲述的是2001年,由梁朝伟和张曼玉饰演的另一对千禧年代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偶遇和爱情,相比60年代的隐忍克制,他们更坦然直接地表达情感。唐嫣为加长版中的“世纪之吻”感动不已,在她看来,周慕云和苏丽珍、阿宝和小汪这两组人物关系有相似之处:“一个是从馄饨面到世纪之吻,一个是从排骨年糕到一串电话号码,差别就是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城市。”

截至2月15日19时,上映两天的《花样年华》累计票房来到2784万元,灯塔专业版AI预测其总票房超6600万元。记者注意到,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上海大光明影院晚间的所有场次几乎全部售罄。

在吴鹤沪看来,《花样年华》作为电影艺术的经典传承,在今天也一定会找到属于它的市场,给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带来心灵的愉悦。吴鹤沪向第一财经分析,有两类观众会是影片的主要受众,一类是千禧年之后出生、还没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花样年华》的年轻人;另一类则是年龄在三四十岁以上的人:“25年前他们看了这部电影,那时候他们还年轻,对于这批观众来说,他们回忆电影的同时,可能也在回忆自己的人生,更多的是一种怀旧和珍惜当下的情绪。这次加长版的结局,也弥补了当时一些观众心中的遗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