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下午,春节档电影哪吒2的票房已经突破了112亿元,继续在刷新中国影史的新纪录,按照这个票房成绩,哪吒2在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的名次已经上升到第11名。
哪吒2进入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10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接下来就是要看有没有可能进入全球票房排行榜的前五名。
从目前哪吒2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来看,接下来观影热潮依然还会非常强劲,目前观影人次已经突破了2.2亿,而且超过60%的观众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
如果最终哪吒2的票房超过150亿元,那哪吒2的票房就能上升至第五名,那将是中国电影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哪吒2的导演饺子在前几天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哪吒3不可能超越哪吒2,我觉得他这个观点不是在做预期管理,哪吒2的票房创造影史新纪录,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结果,正好是在这个时间点。
可以说,今年内地春节档的电影票房市场如此火爆主要就是得益于哪吒2的带动效应,一己之力让濒临崩盘的中国电影信心重新振作起来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内地春节档有两部电影是香港导演,射雕英雄传的徐克,蛟龙行动的林超贤,但这次两部电影票房成绩都很不理想,成为春节档票房最惨的两部电影。
昨天电影蛟龙行动官方账号宣布撤档,虽然这个决定让网友们比较讶异,因为前些天制片方董事长曾发文称“绝不撤档”,但票房排片数据的现实,让制片方和发行方不得不低头。
我觉得蛟龙行动撤档是明智之举,本来就不应该选择春节档上映,如果选择暑假或国庆上映更合适,可能发行方因为之前的几部大片的成功,让他们失去对观众观影喜好变化的敏感度。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射雕英雄传和蛟龙行动两部电影票房表现差,和导演也是有关系的,徐克、林超贤两位导演都是香港最优秀、最资深的导演,但是他们年龄老了,已经很难和内地年轻新导演竞争。
过去大家看电影都会对香港大导演有一种崇拜的潜意识,认为香港大导演就代表了好作品,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香港导演已经在内地年轻观众中没有多少存在感了,哪怕成龙的电影,票房一样会扑街。
对香港电影行业更大的危机是,香港导演没有年轻人才,徐克、林超贤都是六七十岁的人,而他们后面没有任何一个香港的年轻导演可以站到内地电影行业梯队来对比,内地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导演。
就拿哪吒的导演饺子来说,他是80后,两部哪吒的总票房就超过了徐克一辈子拍摄的66部电影票房。
说完导演,我们在说说票房,香港电影市场的票房就更惨,今年香港的春节贺岁档电影票房,贺岁档五天时间只有3600多万港元,与去年同比大跌了37%,甚至只有疫情之前2019年春节贺岁档票房的40%,这票房可能真的会让整个香港电影行业遭受到寒冬压力。
香港本土电影市场的萎缩也是香港难以再培养出年轻导演的根本原因,现在电影制作投资门槛越来越高,香港导演就越来越没有机会。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1960-1990年代)与其经济腾飞密不可分。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港曾凭借地缘优势汇聚资本和人才,形成“东方好莱坞”。
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增速放缓,而内地经济崛起,GDP总量与城市竞争力逐渐超越香港。文化产业的繁荣高度依赖经济实力,随着内地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华语电影的权力中心从香港转移至北京。
香港黄金一代巨星(如成龙、周润发)和导演(如徐克、吴宇森)在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大量北上或进军好莱坞,导致本地人才储备空心化。同时,香港原有的艺人培养体系(如邵氏无线训练班)逐渐失效,新一代演员缺乏成长空间。
过去香港有一批天王巨星,像李小龙、成龙、刘德华、张学友、张曼玉、刘嘉玲、梁朝伟等演员,像徐克、王家卫、洪金宝、周星驰等导演,但现在几乎看不到香港在影视文化领域有表现优秀的导演和演员。
香港电影导演的断层与本地电影票房低迷的状况,代表了现在香港影视文化领域失去了竞争力,香港在文化领域也和经济地位一样在快速坠落,香港影视文化的困境更多是市场环境变迁、创作转型阵痛和区域竞争加剧的综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