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
在家休整的打工人,也该出去干活了,但只要出门,就会面临与家人分别的问题,到底该如何选择。
河南周口的一个男子,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
为了多挣钱,他和妻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年幼的女儿,交给父母照顾。
女儿七八岁的样子,很懂事,她知道父母要出去,也知道自己要读书,没办法跟父母走,就躲在一旁,没有坐上车。
男子把东西装妥当后,启动油门前,扭头看了一眼。
这一眼,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只见女儿躲在墙角,探出半个脑袋,正悄悄地看着他。
女儿的眼眶含泪,满脸的委屈藏不住,但她非常懂事,没有哭闹,而是极力控制着泪水。
男子看到女儿难过,他没办法做到无动于衷。
于是,男子喊女儿过来,想再给女儿一些鼓励。
女儿忐忑地走到车窗前,眼泪再没忍住滑落,她哽咽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和妈妈放假的时候,能不能回来看看我。”
这句话,让男子瞬间破防。
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丢下行李,先不外出了。
男子说:“挣钱多少能够啊,女儿太小了,我不能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如果一定要出去,我也让妻子留下来,必须有人陪着女儿。”
评论区很多人留言,纷纷称赞男人的做法。
有网友说:“我曾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对父母的印象很疏离,我知道他们很辛苦,但直到长大,也没办法跟父母亲近,现在常年在外打工,面对父母打电话催婚,我却一点不想成家。”
也有网友说:“这么漂亮的女孩,千万别丢下她,我真的很怕那种老了的单身汉骗她,懂的都懂。”
还有网友说:“挣钱不就是给孩子花么,要是你丢掉了孩子的童年,那挣再多的钱有什么意义。”
没错,钱可以慢慢挣,孩子内心情感的缺失,多少钱也补不回来。
说起来,我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整个小学阶段,父母没有参加过家长会,就算下雨,也没有人给我送过雨伞。
每次看到下雨天,窗外陆续来送雨伞的家长,我总是心生羡慕。
母亲总是夸我独立,很少给他们惹麻烦,她却不知道,我对她有着无法拉近的疏离感。
有次坐着看电视,母亲挨着我坐,我下意识往旁边挪了挪。
母亲感慨地说:“别人家母女总能手拉手逛街,印象中,你从不拉我的手。”
我苦笑,并不是不喜欢母亲,而是做不到。
那种从小没有被拥抱过,没有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孩子,即便长大了,也不知道如何与人亲近,这种病态的疏离感,我估计一辈子都难摆脱。
在我身边,有很多留守儿童,长大成家后,为了挣钱,又让自己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大家嘴上说着无奈,其实,这不过是借口罢了。
如果你想改变,一定会找到办法。
还记得那个外卖箱宝宝吗?
她叫霏儿,出生6个月的时候,被父母带在身边打工。
母亲在菜场上班,父亲送外卖,小小的她坐在外卖箱,陪着父亲一起送餐。
风里雨里,父母从没想过把她留在老家,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想自己曾吃过的苦,让孩子再品尝一遍。
就算少送几单,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一家三口在一起,工作就有了意义。
父母有很多挣钱的机会,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
留守儿童在老家,被同龄人欺负的事情不是个例。
我们真的要想想,挣钱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让孩子不开心,那么外出也没有必要。
守护孩子童真,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爱和陪伴。
如果你一定要外出,请在出门前,回头看一眼孩子吧,或许那一刻,你的心意就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