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前往各地展开视察工作,他将百姓的生活状况了然于心,有问题解决问题,终是为百姓带去了幸福。

1953年,毛主席去到南京,当时谭震林在江苏展开工作,行程确定下来以后,毛主席还专程交代要谭震林同志陪同。要知道他们不仅是上下级的关系,过去他与毛主席亦是老战友。



闲聊时,毛主席却突然问起:“你在银行存有多少钱?”这个问题似乎与视察工作没什么联系,但毛主席为何这么问?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毛主席南京视察

1953年,毛主席准备对南京展开视察工作,这时谭震林已经在江苏工作已久,对于这里的情况,还有工作上的事情自然十分清楚。

毛主席的行程规划出来以后,专门交代了要谭震林同志陪同。

谭震林1926年加入我党,是我党老革命者。革命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建国后则在地方展开建设工作。



从革命中走来,毛主席和谭震林的关系密切,而且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联系。虽说毛主席是我党重要人物,但在当时他们是一起作战的兄弟,是出生入死的战友。

所以这份革命友情是始终割舍不断的。既然毛主席要去南京,自然要与老战友见一见,叙叙旧。



而且经历千难万险,谭震林为革命的付出,毛主席看在眼里,所以比起其他人,对他自然十分信任。这样有了他的陪同,视察工作也就能顺利不少,并能很快将各地的情况了解清楚。

谭震林接到接待任务后,非常激动,毕竟许久未见,他也想念着毛主席。而且他深知毛主席此行目的,自然也想让毛主席了解到更多,并为发展建设等做出重要指示。



于是接待工作很快展开,谭震林似乎更加忙了。

对于毛主席的了解,肯定还得是谭震林,所以衣食住行等方面,大家没少找他出出主意。

但最后可以说都是按照标准走,因为谭震林知道毛主席一向节俭,至于那些有的没的,当然是能没有尽量没有,总之就是不能超标准。一切按部就班,随着时间逐渐接近,谭震林想必更激动了几分。



见面后,毛主席与谭震林等人少不了一通寒暄,但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此,而是在于接下来的工作中。

很快毛主席便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工作中,先是去了中山陵,后来还有去紫金山南京天文台等地参观。看着这座城市的变化,毛主席心情自然不错。



只是有好的一方面,也就会有问题出现。而后毛主席叫来各领导干部,主要对各地发展情况进行询问。

能见到毛主席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所以很多事情他们会捡着好的说,但毛主席想听的只能说应该还有另一面。



毛主席的想法,谭震林很快察觉到,并给其他人做出提醒,最后还是在毛主席的引导下,大家逐渐放松下来,开始畅所欲言。

毛主席展开视察工作,自然是为了国家发展,为了百姓能有更好的日子,所以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这项发展才能迈向下一步。于是这些干部同志说了很多,毛主席了然于心,并对一些情况做出解决。



一天工作下来,毛主席终于抽出时间吃饭,当时谭震林也坐了下来,但即使是吃饭,毛主席也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甚至突然对谭震林说:“谭老板,你银行存着多少钱呢?”

毛主席这一问,让谭震林有些不解,但他还是如实回复说:“三十块钱。”



原来是一领导干部提出的问题,让毛主席放在了心上。当时连着几个月,银行的储蓄情况连续下降。而出现这一问题,还不是因为百姓手中没有闲钱。

如此国家经济发展困难,可见还是有百姓生活困难。就是“谭老板”,也没有多少。



毛主席将南方的情况了然于心,同时为之担忧着,当然也在尽可能的做出解决。

“谭老板”

说到谭震林,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谭老板”,甚至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做过老板呢。



其实这个称呼就要说到1940年了。据说当时根据组织命令,谭震林开始下一步工作任务,主要为加强东路工作做出行动。

当时谭震林人在安徽,身旁还有即将生产的妻子牵挂着。作为丈夫,也作为父亲,妻子当时情况,自然是待在身边的好,但身处革命年代,他不论何适,都需要挺身而出。



所以他当即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开始这个危险的任务。妻子尽管不舍,但她也深知革命的重要性,便支持他,也理解着他。

要知道坚持苏南抗战不易,但却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所以谭震林可谓是被委以重任,而后就是要在这一带展开抗日斗争。



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发展抗日武装力量,而周围各方势力都有,可以说危险重重,那么他们为了安全考虑,选择隐藏身份。毕竟用我们现在所说就是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

这不,谭震林先是装作国民党的一位参谋主任,而后两位警卫员有装作马夫等的。总之,在这条艰辛的路上,他们始终努力前进着。



后来谭震林还穿上了白衬衣、西裤,再改一改走路动作,可以说和老板没什么两样。如此,“谭老板”的称谓就传了出去,就是毛主席也有所耳闻了。

直到1953年,毛主席依旧记得。但虽然这么叫,不论何时谭震林也都是节俭的作风。



经历种种

谭震林没有多好的出身,甚至革命年代,没少经历坎坷。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当时的社会环境众所周知,那么他们家的生活也就好不到哪去。

但读书的重要性,谭震林的父亲深知,所以他希望给到儿子更好,也便在谭震林九岁时,就将他送去了私塾读书。



谭震林只读了三年的时间,父亲就失了业。这时家中没有生活来源,自然是雪上加霜,如此书肯定是读不下去了,转而谭震林只能去当学徒。

虽然这样的生活勉强能过下去,但又只是两年的时间,随着书纸店老板病逝,年仅十四岁的谭震林也经历了失业。



不管怎样,日子肯定要过,于是他经历千辛万苦又找到了一个书纸店继续谋生。而在这期间,谭震林每天的工作不仅只有工作,他还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和书店的资源读书,努力提高自己,渐渐的他可谓也接受了一定革命思想。



而后为之做出行动,不过是时间问题。谭震林经历种种,深知百姓的苦难,而他自然是要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谭震林一生节俭,为革命工作作出贡献,也为国家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而毛主席自然也时时刻刻关心着百姓的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