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战场上,FPV无人机如同一枚不易察觉的暗箭,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战争的格局。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的破坏力实在是有够惊人的。据说,俄罗斯最近对乌克兰境内某个FPV无人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发动了精准打击,显然是下了一盘大棋。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FPV无人机。FPV,全称是First Person View,无人机操作者可以通过佩戴显示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等,以无人机的视角进行操作。

这种无人机不仅便宜,而且操作简单,尤为关键的是,它们小巧灵活,传统防空系统通常难以探测到。虽然它们的速度并不快,但这反而成了其优势:低慢小的特点让它们在侦察和监视中游刃有余。

在俄乌冲突的激烈环境下,FPV无人机获得了新的角色——直接攻击。不久前,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曾透露,到2025年初,俄罗斯军队66%的损失都是由乌克兰的无人机造成的,其中49%是FPV无人机的功劳。可以想象,这些无人机搭载的小型炸弹或穿甲火箭弹可以轻松摧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先进坦克装甲车,性价比之高令人咋舌。


俄军在此次行动中展现出的信息战能力可谓“神乎其技”。据外媒报道,俄军依靠黑客从乌克兰斯特里姆技术有限公司窃取了大量敏感数据,包括员工个人信息、工厂精确坐标以及生产过程的照片等。这些信息最终帮助俄军确定了攻击目标的位置,从而实施了精准打击。

虽然没有官方确认俄军动用了哪种导弹,但无论是“伊斯坎德尔”还是“匕首”高超声速导弹,都足以让乌克兰的FPV无人机生产遭受重创。尽管这些导弹价格不菲,但若能有效遏制无人机对俄军造成的威胁,莫斯科对此类投资显然并不吝惜。

当然,乌克兰方面也不是毫无作为。此前有报道称,乌克兰或北约特工曾尝试在俄军订购的AR眼镜中安装炸药,试图伤害更具价值的FPV无人机操作员。这个计划似乎与以色列情报机构过去的手法如出一辙,显示乌克兰和其盟友在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来削弱俄军的优势。


这些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现代战争已不仅仅是在枪林弹雨中厮杀,更是数据战与信息战的较量。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在寻找各种方法来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对于乌克兰而言,如何保护自己的关键军事设施不被敌方攻击,显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一切不仅仅事关俄乌冲突本身,也为其他潜在的国际冲突提供了新的视角。从防范敌方直接打击到限制对方的军事资源生产能力,现代战争的多元化战术正在挑战传统的战争逻辑。

比如对于中国而言,若台海局势紧张,如何迅速削弱台湾的军事能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国内的工业和科技机构可能会成为早期的打击目标,从而迅速削减敌方的战斗潜力,减少己方的损失,同时限制外部势力的干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