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交通肇事
怎么办?
你会选择报警等待还是逃逸?
若因害怕或心存侥幸
铤而走险,一“逃”了之
交通事故性质就升级了
那就是
肇事逃逸
案例回顾
1月13日16时许,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停放在市场内的汽车被剐蹭,对方逃逸,请求处理”。随后,事故处理中队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通过对调取的大量视频资料及走访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研判,一辆蓝色无牌电动三轮车浮出水面。随着调查的深入,民警逐渐摸清了该嫌疑三轮车的行驶轨迹及特点。1月14日,办案民警成功锁定肇事嫌疑人,并于当日10时30分许将其抓获,同时依法暂扣肇事嫌疑车。经询问,肇事者供认了自己驾驶电动三轮车剐蹭到当事汽车后逃逸的事实,接受了相应的法律处罚。
交警提示
发生交通事故后
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伤员
第一时间报警
若选择一“逃”了之
那就是一错再错
❌❌❌
法律链接
发生交通事故正确的处理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以下8种情况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 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交通肇事逃逸后果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分别适用于以下不同的情形: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且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编辑 | 李毅、张潇方
审核 | 赵宁、张辰辰
签发 | 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