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塑像 图侵删

霍去病是实力与运气双重BUFF叠加的牛人!堪称“开挂人生”!“天选之子”!

不过,他的成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大汉王朝盛世崛起的一个缩影,他是汉朝经过几代人韬光养晦,国力逐渐走向巅峰,并在帝国精英阶层共同努力下,造就的“超级英雄”!

基于此种原因,我不会以英雄的史观以及“爽文男主”的视角,讲述霍去病的一生,而是基于史实与大家一起见证霍去病波澜壮阔的一生。

接下来从筑基期开始讲,

汉朝从一穷二白到国力恢复,绕不开的就是文景之治。


汉武帝影视形象 图侵删

经济上,文帝、景帝推行“轻徭薄赋、鼓励农耕、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财富迅速积累,增强了百姓的归属感,据《史记·平准书》记载: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外交上,文景时期采用了可能令很多人感到憋屈甚至“屈辱”的和亲政策,而这一政策源自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公元前200年)。和亲政策以时间获取生存空间,缓和与匈奴的关系争取发展时间。不得不说老祖宗韬光养晦的智慧,放到现在一样好使!

内政上,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藩,虽然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但被迅速平定,诸侯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人口得以翻倍。

除此之外,在军事装备上文景二帝也没有闲着。

秦末战乱及楚汉战争导致马匹锐减,据《史记·平准书》记载: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刘邦时期堂堂一国之主,居然都凑不齐四匹相同毛色的马,可想而知,汉初的马匹是多么稀少。而战胜匈奴的关键,恰恰就是战马!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多么痛的领悟,所以从文景时期开始陆续实施了很多养马政策如:马复令和马弩关令。


汉景帝影视形象 图侵删

在《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载:

“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翻译过来就是百姓家里每饲养一匹符合军用标准的马,可免除三名成年男子的兵役徭役。

景帝时期还对优质战马实行了禁运政策,据《汉书·景帝纪》记载:

“(景帝中元四年)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禁止身高超过五尺九寸(约合今1.35米)、牙齿未磨平的优质马匹流出边关。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以及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下官方养马与鼓励民间养马的举措相得益彰。到了景帝时期据《汉旧仪·补遗》中记载:

“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

光官方养马就有三十万头。而民间养马的发展更是蓬勃,据《史记·平准书》记载:

“街巷有马,阡陌成群。”

晁错更是提出了以夷制夷的建议:

“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 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 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在这一过程中,汉军也能了解到匈奴的优缺点以及自身的不足。


汉武帝影视形象 图侵删

到了武帝时期汉武帝设立骑兵专属部队,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

“期门、羽林皆属光禄勋……掌送从,次期门,武帝初置。”

推恩令的颁布,成功削弱了诸侯,汉武帝得以持续调动全国力量对抗匈奴。

通过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将资源收归国有,汉武帝有了支撑长期战争的资本。

冶炼铁器—炒钢法的普及以及由此带来的装备升级和换装,使得汉军的整体实力再次得到提升。

另外,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加强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系与合作,还带来了匈奴地理和军事等重要情报。

此时此刻,大风已起,只待乘风之人!

谁将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人?

是他!更是他们!

(未完待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