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正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而紧随着各种骗局就在网络中悄悄滋生。
近期央视公布了一起电信骗局,而整个事件都透露出诡异和谜团。
好好的手机不仅频频发生故障,深夜时也会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己下单商品。
手机支付服务
而主人却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不翼而飞。
这种诡异的事件就这样发生在现实中,那这究竟是一起怎样离奇的骗局?
自行下单
科技是把双刃剑,这句话大家应该常有耳闻。
尤其是现在科技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有些人却在背后窃取大家的钱包。
手机付款
警方在近期公布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诈骗案件,让人感叹真是防不胜防。
案件还要追溯到去年的一月份,住在北京的张先生就是本案的主人公。
张先生平时就有用智能手机网购的习惯,因此信用卡和银行卡都是绑定手机的。
手机绑定支付宝
某天深夜张先生发现自己的手机突然自动黑屏,怎么操作都没有反应。
而期间手机还会伴随着震动,张先生以为手机坏掉了,就心想天亮了再去修理。
可诡异的是,到了第二天天亮,张先生的手机却突然自己又恢复正常了。
警方爆料
本想拿去修理的张先生只好就此作罢,但忽然发现自己信用卡的钱突然不翼而飞了。
张先生猛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遇到盗刷信用卡的情况了,随即便报了警。
警方介入后竟发现,张先生的信用卡竟然在境外有一笔消费。
莫名的境外消费
之后便确认手机是在黑屏的时候,钱被支付到了泰国的一家免税店。
顺着购买记录的线索,警方追查到张先生的信用卡在这家免税店中花了1.5万元买了一块机械表。
警方还发现这块手表很快就被一名姓张的导游带回了国内,但入境后他又将手表快递出去了。
随着警方对这名张姓导游的调查,一个名为职业背货人的身份浮出水面。
购买手表
根据警方的解释,职业背货人就是将消费的商品从境外带到境内,之后将商品销赃变现,最后所有的资金在团伙内部分赃。
根据这个线索,警方慢慢深入,竟然挖出了一个境外电信诈骗团伙。
盗刷银行卡
这位张导游明面上是导游,暗地里做的就是职业背货人的勾当。
借着导游的身份,他可以在境内外出入,以此实施罪恶行为。
导游身份
摸清身份后,警方迅速对其进行抓捕,果然在他的家中发现了很多“货物”。
这些东西都是从境外转到境内,再从全国各地转到他的手中。
就在这时警方突然意识到,这么庞大的链条肯定不是他一人操作的,背后毕竟有一个专业的犯罪团伙。
搜查的“货物”
警方基本认定,这个犯罪团伙就是利用盗刷普通人的信用卡购买商品,再将商品销赃以此获利。
而现在这位姓张的导游就是警方手中的藤蔓,顺着这条线摸下去终于真相大白。
经过几个月的侦讯后发现,整个犯罪团伙的人数达到了70多人,并且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中。
而这个犯罪团伙已经做下150案件,非法获利了一千多万元。
作案分析
目前警方已经在全国尽数抓捕了这下分最分析,也对被害人如何入局做出了解释。
在调查后发现,这个团伙不断发送钓鱼信息给受害人,还在里面加入了伪造成“官方网站”的链接。
被害人不知所以就点了进去,并按照要求填写了银行的卡面信息。
全部抓获
之后他们再冒充“公检法”等方式恐吓被害人,一些被害人便会泄露自己的信用卡信息。
张先生就是这样子泄露自己的信息的,而在点击的那些链接中还携带有病毒,导致手机被犯罪团伙远程操控。
虚假信息
要想避免其实也很简单,大家只需要将手机上的境外支付功能关闭就可以了。
这种诈骗手法虽然非常新颖,但套路却也是利用智能手机实施的。
之前警方还透露了用智能手机的NFC进行诈骗的案件,在无形中成了骗子的“提款机”。
NFC转账骗局
在智能手机普遍之后,手机上的NFC功能也备受关注。
NFC是一种数据传输复制功能,能在几厘米内让两个手背上的数据进行交换。
NFC功能
这种功能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成了诈骗分子的新手段。
某天李先生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询问他是改签还是退票?
李先生选择改签后,对方表示已经买了保险,可退还300块到银行卡上,但需要李先生自己进行支付操作。
在对方的指引下,李先生使用银行卡开通了借款功能,并借款10万元。
警方提供的画面
之后对方还让李先生下载了一个软件,并通过NFC功能进行刷卡。
李先生按照指示完成了两次巨额操作,但在第三次时察觉异常,但当时他已经被骗9.8万元。
另一边罗女士也接到了陌生来电,对方谎称他开通了某个服务,如果不取消将扣除高额的费用。
NFC功能
随即罗女士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并按照指示下载了两个安装包。
这两个安装包一个是会议软件,一个是支付工具。
在开始会议后,罗女士的手机就被对方远程操控,甚至出现了黑屏的情况。
而对方还要求罗女士将银行卡放在手机的NFC识别区域,之后对方发布了一个虚假信息后便断开联系。
手机被远程操控
罗女士和家人在检查之后发现,银行卡里的钱已经被转走。
这两起案件都是利用NFC功能实施诈骗,冒充相关人员骗取信任之后引导受害者转移自己的资产。
他们和张先生碰到的套路都是一样,但如果当时他们能认清信息来源,可能就不会受骗。
生活中我们的手机会收到很多垃圾信息,其中可能就包括这种诈骗信息。
诈骗信息
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谨慎面对一切不明信息,才能避免上当受骗,避免财产损失。
结语
电信诈骗的套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大家能保持足够的警惕,还是能规避他人埋下的陷阱。
科技是把双刃剑,但我们只要好好利用,就能创造它更大价值。
手机便携支付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我们一定要防止自己和家人上当受骗。
那你有没有收到过类似的诈骗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