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天津女排与上海女排的焦点战中,上海队主攻线“打不下球却无人可换”的窘境被彻底暴露。这一现象看似是临场战术的失误,实则折射出上海女排长期积累的管理混乱、教练无能、青训断层等深层次危机。
一、主攻线“无人可用”的直接原因
阵容畸形:主攻名单仅3人,关系户占坑
上海女排本赛季大名单仅注册3名主攻:仲慧、欧阳茜茜、高卉宜。其中高卉宜因能力不足几乎无法上场,而仲慧作为唯一可靠的主攻,体能和状态下滑时(如对阵福建时连续失误),教练组只能硬扛不换人。更讽刺的是,名单中其他球员如崔梦萌、洪子辛等被指为“关系户”,实际作用为零。外援依赖症:泰纳拉独木难支
上海女排战术长期依赖外援泰纳拉的强攻,但其扣球手法单一、效率有限,面对天津等强队时难堪大任。而本土主攻仲慧身高劣势明显(1.83米),弹跳和力量随年龄增长下滑,面对高强度拦网几无突破能力。
二、深层症结:管理层的短视与教练组的保守
青训断档:新人被压制,老将苟延残喘
上海青年队虽储备了王音迪、陈厚羽、黄欣悦等潜力新星,但教练组王之腾坚持“用熟不用新”,宁可让仲慧打满全场也不愿给新人机会。例如陈厚羽早在2021-2022赛季表现亮眼,却因薛翼枝的引进被雪藏,导致其成长停滞。教练无能:战术僵化与临场失控
王之腾的执教风格饱受诟病:用人死板:对阵江苏时,仲慧体力透支仍不换人,甚至被对手针对性追发至崩溃;
战术单一:过度依赖外援强攻,忽视副攻和接应配合,导致进攻点单一化;
训练失职:一传体系崩盘、防守阵型混乱,暴露出日常训练量不足、针对性缺失。
管理混乱:关系户横行与目标迷失
上海排管中心被批“好高骛远”,既想争冠又不愿承担新人试错成本,最终导致一线队老龄化(如王唯漪、仲慧)与青年队断层并行。更讽刺的是,潜力新秀庄心如、刘哲宁等被外租或弃用,而“关系户”占据一线队名额。
三、犀利点评:上海女排的“自杀式”建队逻辑
短视的功利主义
上海女排迷信“外援+老将”的速成模式,却不愿深耕青训。当天津、江苏依靠李盈莹、吴梦洁等本土核心崛起时,上海仍沉迷于“买人夺冠”的幻梦,最终沦为四强垫底的笑柄。教练与管理的“双向摆烂”
王之腾的保守与排管中心的不作为形成恶性循环:教练不敢用新人→成绩压力转嫁给老将→老将透支→战绩下滑→管理层继续信任教练。这种闭环注定上海女排陷入死局。球迷的愤怒与未来的绝望
球迷戏称上海女排为“国产大妈队”,其阵容老化、毫无生气的表现与天津、江苏的青春风暴形成鲜明对比。若继续压制王音迪、陈厚羽等新人,上海女排恐将彻底失去未来十年的竞争力。结语:不破不立,上海女排需彻底革命
上海女排若想摆脱“主攻无人”的耻辱标签,必须做到:
换帅:启用敢用新人、战术灵活的教练(如蔡斌或张磊);
清退关系户:以战绩为导向,彻底重建一线队阵容;
押注青训:给予王音迪、陈厚羽等新人核心地位,容忍短期阵痛。
否则,这支曾经的排坛劲旅,终将成为“关系足球”牺牲品,沦为联赛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