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批评《封神》的文章,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咒骂,因为这部电影的粉丝可不少,营销也很厉害。

今年这电影的第二部上映,我就再没写,怕又被骂。结果根本不用我骂,全网都是骂的,大家都一致说这是一部大烂片

我去年批评《封神》,是因为故事情节、人物塑造都很僵化,看得一头雾水,特效也不行。结果没想到,这第二部的特效更是烂出天际,尤其是里面的殷郊,已经成了一个网络热梗。

有些网友说,这殷郊甚至让他们无法直视自家的燃气灶火焰了。



《封神2》烂归烂,国产片也出过无数烂片了,不差这一部,但究竟为什么它会这么烂?在拍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问题导致了这种烂片的出现呢?

恰好在前段时间,我和一位参与过某著名国产大片的人聊过天。经过这场聊天,我也算是真正了解了一些国产大制作电影的内幕,尤其是对于为什么总会拍很烂,有了直观的理解。

这位朋友涉及到的是某顶级国产大片的美术工作。他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感受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很差。主要问题有这么几点:

第一,极度的卷和压榨。

你以为的国产大片团队,可能是参与者都是高级人才,待遇也很好,是为了梦想和制作精品国产电影而走到一起的一群人。

但现实中,这些团队和那种极度压榨员工的公司没有任何区别。梦想是遥远的,但加班和无尽的付出却是现实的,领导团队会一直催着下面出活,时间之紧,到了疯狂甚至病态的地步。

在那段时间,我这朋友不得不每天辛苦加班到很晚,累得喘不过气来,关键是报酬也一般,并没有比正常的这类工作高多少。



第二,官僚主义。

很多人以为的国产大片制作,可能是充满了创意的,会有很多创新和自由。但其实在现实中,他们的团队管理方式却是跟非常僵化的企业一样,充满了官僚气息。

在小组当中,小组的头头会一直对下面的员工保持严格监督,一边催促他们出活,一边不断地将功劳揽到自己头上,并且对“越级汇报”类似的事情非常敏感,如果有这种类似的情况,就会给下面的人穿小鞋,办公室政治跟那些陈腐的企业和单位没什么区别。

还有就是爱开会,大会小会不断,总导演和团队负责人,基本上每周都要开几次会,不断宣导电影相关的要求,空话套话一大堆。明明是最需要务实的电影行业,却搞得跟机关单位一样。

这些会议占用了时间精力,下面的人还得抓紧时间继续干活,保证按时间交活。

而且整个管理也都很草台班子,缺乏规章制度和现代的管理模式,经常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乱七八糟的。

《封神2》的特效,据说就存在大量的特效画面出问题对不上的情况。尽管我那个朋友不是为封神剧组工作的,但我想应该差不多。



第三,最恶心的:抹杀个人贡献。

如果说以上这些工作风格,在中国都在所难免,那么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一点,就有点太恶心龌龊了。

在电影接近于完结的时候,整个管理团队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把很多基层干活的人名字,想方设法从字幕当中抹掉。

另外,他们希望这些人为电影做过的内容,仅限于为电影服务。在没有任何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他们在制作结束时偷走很多基层员工的U盘,以防止他们将自己做过的东西带走,成为自己的“工作履历”。

也就是说,要把他们为这部电影工作过的痕迹,抹掉、抹干净。

听完以上这些讲述,我也是深感震惊。

其实,极度的卷和抹杀个人贡献,一直都是中国各行各业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只希望工作者当工具人,用完即弃,根本没有任何的团队精神和人情味。

但是这种恶劣的风气在中国最顶级大片的制作团队中也一样,让我还是相当震惊的。

这是一个极度急功近利的时代,为了成功无所不用其极,导致人性退场,在团队管理当中,人性是最不需要的东西,只要想尽方法、竭泽而渔地把东西弄出来,搞到钱,就是真理。

然而这恰恰就是中国电影最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缺乏电影工业。



中国电影都是以一部部的电影为单位,互相都是独立的。但是在美国、印度以及电影业发达的地方,电影都是一个工业,有成熟的流程和软硬件、科学而高效的项目管理方式、各方的倾力合作、对规则的尊重,以上这些才塑造出了好莱坞的伟大。

韩国电影在近年崛起,也是因为电影工业化。

但中国电影虽然偶尔会出来一两部还不错的,却始终无法形成电影工业。因为电影界只会竭泽而渔搞钱,有资源的人们只会互相拆台、内卷,而不是一起建立电影工业体系,大家共赢。

这样,就让一个个剧组成了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那么他们当然就会极度的急功近利,没法耐心而有体系地去完成很多事情。

不管哪吒们的票房多高,也都只是昙花一现。电影工业体系没有建立,电影界还处于野蛮压榨、散兵游勇的投资和制作方式,那中国电影永远也谈不上真正崛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