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这么多年以来陪舟舟玩的一场游戏,对不起大家。”
这是天才指挥家舟舟的父亲在舟舟40多岁的时候对媒体说的一句话;
说起舟舟来,可能现在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了,但是在过去他可是家喻户晓的天才指挥家。
为什么他的父亲说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游戏呢?
原来舟舟从出生一岁半的时候就被确诊为唐氏综合症的儿童;
得了这样的怪病注定这辈子的智力就如同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一般;
但是舟舟却被包装成了一个天才的指挥家,甚至参与了很多著名的演出,曾经名声大噪;
在广大的网友们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全力支持的时候;
舟舟的父亲一直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场巨大的骗局。
舟舟的父亲在与媒体说这段话的时候泪洒现场,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明明可以继续这样假装下去,却要在舟舟已经40岁的时候把这一切揭露出来?
最初又为什么要给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安上天才指挥家的噱头呢?
其实最初仅仅是一位心酸的父亲,想要给自己的儿子找到生活的出路而已。
正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个发现,才让舟舟走上了天才指挥官的路。
每每回忆起小时候儿子的这一段过往,胡厚培总是忍不住叹气,“走错路了,真的走错路了。”
他说舟舟是真的对音乐感兴趣,也是真的对指挥感兴趣;
但是这错就错在他不应该把舟舟的这一份兴趣当成赚钱的工具;
是他被后来的名利与钱财迷了眼,才让儿子的这前半辈子活得那么累。
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父亲说出这样的话呢?
原来是在舟舟表现出了对指挥的兴趣之后,胡厚培就带着他多次去一些乐团里面;
并且他鼓吹儿子是非常有天赋的指挥家。
起初人们并不相信,但是看着舟舟能模仿指挥官的样子,拿着两支筷子像模像样的指挥后;
人们便开始感到非常的惊奇,剧院里面的人们逐渐都接纳了这个特殊的孩子。
直到1995年的时候,张以庆来到了武汉歌剧院;
他这一次的到来是为了在歌剧院拍摄一部纪录片,没想到一个阴差阳错下就发现了舟舟。
当时人们都称舟舟是天才指挥家,张以庆也对这个孩子特别感兴趣;
在与胡厚培沟通了解了情况之后,他表示愿意以舟舟为原型来拍摄这一部纪录片;
记录一个唐氏儿童是怎样变成天才指挥家的。
胡厚培当时也是存了私心的;
如果这个纪录片真的拍出来,那么儿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与现在不同;
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果然如他想的这样纪录片播出之后,舟舟真的成了一个名人;
参与了许许多多的演出,甚至随残联艺术团去到了美国。
但是舟舟的名誉越大,后面质疑的声音就越多。
很多人都不明白,像他这样一个大字不识、连乐谱都看不懂的人,到底是怎么能够指挥的呢?
难道指挥真的像照猫画虎一样,只要会模仿就行吗?
不过舟舟的身世本来就是很好的噱头,很多人根本不关心这些专业性的问题;
大多数人们都像是看新奇的事物一样对待舟舟。
胡厚培明白舟舟对于乐理知识完全是一窍不通的,但是他也并不想戳破这个美丽的梦境;
毕竟舟舟的成功不仅为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名气,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可是他早已经忘了当初让舟舟接触音乐为的只是让他能够更加快乐,更加自在的生活。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舟舟也早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最开始的时候,胡厚培还曾经花重金为儿子打造了一支48人的乐队,企图重振儿子过去的风光;
但是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效果却很不理想;
毕竟时代变迁之快,没有人能够一直站在流量的顶端。
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舟舟过上了普通不过的生活,现在他已经40多岁了;
不参加演出之后他回到了残联音乐团里面,继续当着自己热爱的指挥官;
虽然他对乐理知识是一窍不通的,但是他却有着别人学都学不来的乐感;
乐团里面给的工资并不高,但是维持父子的生活还是绰绰有余的;
比起过去来回奔波的日子,舟舟好像轻松了很多,也快乐了很多。
胡厚培看着他现在的样子,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带着舟舟追名逐利的过往,对于他来说是否真的快乐。
现在的舟舟不必再去各大舞台上参加那些大型演出,也不必再每天在各个城市里面奔波穿梭;
或许这才是最初追求的那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个道理,胡厚培才决定在媒体面前公开道歉。
而舟舟还有一个妹妹,她的人生也是很可怜的;
舟舟出生之后查出了这样的病,又不能将他遗弃。
父母亲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毕竟父母没有办法陪伴孩子一辈子,但是兄弟姐妹却可以;
于是他们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而这个女儿从出生开始就是为了照顾身患疾病的哥哥。
时过境迁,舟舟的母亲早已经过世,胡厚培也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或许过去他曾短暂被名利蒙蔽了双眼,但是他爱儿子的心始终是不变的;
现在他也依旧每天陪伴在儿子的身边,照料他的起居;
而女儿也已经长大成人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她也会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内帮助父亲与哥哥;
繁华落尽,现在大家都过上了最普通最平常的生活;
或许这一切才是真正走回了正轨,只希望他们未来能够平安顺遂。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