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年施政纲领

2025年各 地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社会瞩目

梳理总结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

生态环保重点工作

词云图如下


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为:


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


绿色转型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降碳减排


生态修复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空气质量


水环境治理

高频词汇

不仅映射出公众对美好环境的期盼

更彰显地方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

决心与行动

下面

我们以区域为划分

梳理总结各地2025生态环保工作的动向


北京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建设从绿量增长迈向品质提升。污染防治持续攻坚,实施“0.1微克”行动,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严控土壤污染源头,让公众尽享自然之美。

天津: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煤电机组升级和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移动源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建成16个幸福河湖,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河北: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大力度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巩固“退后十”成果。深化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


京津冀正协同推进治污扩绿工作,大力加强水、气、土等环境要素的治理,加快产业绿色转型的步伐,并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发展,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绿色发展之路的探索。



上海: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加速绿色转型。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广绿色建筑与生活方式。同时,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加快“一江一河一带”建设,增建公园、森林、绿道和绿地。

江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长江大保护与太湖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模式,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完善碳足迹服务平台,推动碳市场建设。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绿电就近就地消纳能力。

浙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组织“两山”理念20周年活动,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安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在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展现担当。筑牢长三角生态屏障,拓展“两山”理念转化实现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倡导绿色生活。

山东:在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求实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突出抓好黄河大保护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长三角地区及周边聚焦于深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强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利用,完善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制度体系,强化跨区域协作与共建共享,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山西:做好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大文章。构建“三纵九横、八河连通”现代水网体系,落实“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入整治黑臭水体,分类整治入河排污口。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开展重点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修复。

河南:深入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扎实推进豫东、豫西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加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干渠沿线周边生态治理。推进海河源头综合治理,南阳、信阳、驻马店协同开展淮河流域治理。

湖北: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着力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

湖南: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实施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洞庭清波”常态化监督成果。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保护好“千年鸟道”。完善“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三区三线”刚性约束。

江西: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深入实施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专项行动,纵深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中部地区协同开展治水护水工作,实施“净水入黄河”(河南)、 “荆楚安澜”(湖北)现代水网等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提升利用效率;大力整治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控制总磷污染;落实长江禁渔,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生态补偿体系;严格执行河长制、林长制,强化资源与生态保护约束。



广东: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城乡绿化美化,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广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扎实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绿色经济示范行动,加强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建立完善“双碳”标准计量认证体系。

海南:持续保持一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实施标志性工程,推动修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推广新能源汽车,持续开展“六水共治”,启动“无废岛”建设。持续推进“双碳”工作,推动低碳岛建设。

福建: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加快建设一批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尽快实现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


华南地区共同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培育绿色增长点;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保护和价值实现机制,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重庆: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开展水、气、土治理与“无废城市”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实施系列工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开展试点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分区管控,推广绿色生活。

四川: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巩固成果长效机制。开展第三轮省级环保督察。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贵州: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从严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历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

云南: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云南。加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为民”,落实河域补偿,处置固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障水质,治理行业污染。强化生态修复,开展“清零”行动,申建公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替代行动,探索碳汇机制。

西藏:坚决守护高原蓝天碧水净土。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行动。有序开展第三批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零容忍态度守护好雪域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方式。


西南地区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各省尤其强调扎实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开展督察工作;以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推进能源等领域结构调整与节能降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分区管控和资源有偿使用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区域合作,推进青藏高原及周边生态修复,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陕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开展秦岭生态保护监管,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深度节水控水,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

甘肃:善大保护大治理格局,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长江上游西秦岭生态保护。

青海:构建生态保护治理大格局。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从严从紧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黄河警示片等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宁夏:坚持以“一河三山”为基准线,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区域深化拓展“四水四定”,着力构建互联互通、智慧高效的现代水网体系。全方位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推进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水气土废和新污染物系统化管控治理。

新疆:加快生态环境治理,纵深推进美丽新疆建设。拓展重点领域生态治理成效。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成果,实现治沙富民。稳步推进煤田火区治理。统筹节水蓄水调水增水,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水平。加强重点河湖保护治理。扎实开展受污染耕地溯源整治。


西北地区聚焦区域生态屏障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治大气、水体、固废污染;全方位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携手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辽宁: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展林草生态修复、沙化耕地等综合治理330万亩。营造林110万亩。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0万亩以上。推进辽浑太、海洋生态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43.7万亩废弃矿山复绿任务。绿色矿山占比达到75%以上。加强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加快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

吉林:实施好林草湿生态连通、万里绿水长廊、长白山森林植被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三北”工程建设面积70万亩。“山水工程”“历史矿山”示范工程修复国土50万亩。抓好生态补水、灌区退水治理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查干湖生态治理专项工程,稳定提升水质。

黑龙江:持续推进“三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动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草原火灾系统治理。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退化湿地修复,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协同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开展新能源产消一体化、“绿电直供”等试点,推动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

内蒙古:巩固河湖库“清四乱”成果,加强“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保护治理,开工建设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治理工程,试点推进乌海湖库区清淤及矿区生态修复一体化治理,促进西辽河流域生态复苏。加强重点排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持续开展农业“四控”行动,加强盐碱地改造利用。


东北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进“三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国家公园,治理矿山、沙地;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涵盖大气、水、土壤等领域,加强空气质量改善、河湖治理。


2025年

各地奏响绿色发展的激昂乐章

京津冀协同治污

长三角降碳减污

中部治水护水

华南绿色转型

西南推进督察整改

西北筑牢生态屏障

东北抓好生态工程

全国齐心

共绘美丽中国的绿色画卷

来源:中国环境APP


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政策图解丨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4年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