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3份行政令,分别对从加拿大进口的能源产品和所有非能源产品额外征收10%和25%的关税,对从墨西哥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25%的关税。
专家表示:特朗普将关税作为其贸易政策与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向其他贸易伙伴施加巨大压力。此次无差别地增加关税,已使欧洲经济遭遇巨大压力,并可能损害欧洲与美国的战略互信和双边的政治合作、安全合作以及经济领域的合作。美欧贸易规模高达1.5万亿美元,对双方经济都产生巨大影响。这种贸易竞争一方面体现了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美国优先”政策,另一方面也使世界经济承受巨大压力。
特朗普(资料图)
此前特朗普还预告称,他将近日宣布新的“对等关税”,即征收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同等额度的关税。这一轮关税行动被认为将影响包括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和盟友在内的多国,并冲击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秩序,引发广泛担忧。有专家指出,特朗普的“贸易战2.0”在范围和实施上都不同于他2018年在首个总统任期内挑起的“贸易战1.0”,因为它涉及更多的国家,包括所有对美国有贸易顺差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
这一轮关税行动被认为将影响美国的一些最大贸易伙伴与盟友:美国最大的钢铁进口国是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原铝供应国;另外,美国也是韩国、欧盟钢铁出口的最主要市场之一。美国盟友纷纷紧急作出反应,强调本国出口的产品对于美国“关键行业”或者在“创造就业”上的重要性。
特朗普(资料图)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美国国内炼钢业产能虽增加6%,但产量并未大幅提升,目前产量和钢厂就业人数仍低于2019年水平。去年,美国新铝产量更是降至本世纪最低。可见,即便征收关税,美国国内需求也未强劲到足以带动经济繁荣。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何伟文也持相似观点,他直言特朗普此举是为回应“铁锈地带”选民支持,看似为选民谋福利,实则是政治操弄。同时,这也是他全面加征关税计划的试点,释放出强烈单边主义信号。
英国《卫报》的文章称,特朗普总是吹嘘他的关税政策将对美国经济有利,但大多数人都强烈反对这种说法。文章援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话强调,“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关税将对美国和世界非常不利”,“它们几乎肯定会导致通胀”。美国智库“基础合作”执行董事欧文斯进一步警告说,关税将对不太富裕的美国人造成最严重的打击,因为他们一直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
特朗普(资料图)
尽管如此,关税对特朗普政府而言仍是有效的施压手段:它能够以此迫使他国做出政治和经济让步。然而,关税并不是减少贸易逆差的有效手段——这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就得到了证明。当时,美国对大量进口商品征收了高额关税,以期减少贸易失衡。但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增加了。尽管如此,特朗普仍认为贸易逆差是美国任由他国剥削的表现——他认为这象征着软弱。《法兰克福汇报》指出特朗普政策中一个不经意间的讽刺:这位美国总统宣布放松管制并减税,希望吸引外国投资。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特朗普的助手、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是“对等关税”提议的主要倡导者,他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就曾推动这一提案。纳瓦罗在接受CNN采访时称,“我们将要做的是评估我们所有的贸易伙伴,就从让我们落得最大贸易逆差的国家开始,看看是否在欺骗美国人民,如果真的在欺骗,我们将采取措施纠正这种错误”。纳瓦罗还表示,美国商务部长、财政部长和贸易代表将对美国贸易伙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情况进行评估。
特朗普(资料图)
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国际法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国际社会通用的话语体系,其基本原则更是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国际法在国际法治的建设和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国际法治意味着国际法应当指引国家的行为,是国家行使权力的最终裁决者,国家必须遵守国际法的规定。这也正是我们强调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原因所在。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实际上给美国自身带来了隐性成本。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特朗普对华加征的关税每年会使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损失约1700美元。由于美国企业在关税影响下成本上升,许多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最终受影响的是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而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不仅没有带来特朗普所期望的贸易逆差改善,反而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这一局面也让美国民众在选举时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产生质疑。
特朗普(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