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粉称《三体》的故事天马行空,但真的天马行空吗?

刘慈欣胡编乱造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三体人,这三体人能够制造出展开是二维的智子,也不知道这展开后是二维的智子是个什么东西?二维只是概念,不存在实体,就像思想是精神系的东西,不存在实体一样,但是刘慈欣就是敢编,三体粉就是敢信。

三体人不仅科技发达还能靠脱水和泡水来适应三个太阳,宇宙中就不存在既要又要还要的东西,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不会进化出高等智慧,这是基本的常识,但刘慈欣就是敢编,三体粉就是敢信。

三体人本身都如此完美了,却不懂得自己发射探测器去探测离自己只有4光年的太阳系,非要等着叶文洁出卖地球,而叶文洁出卖地球的原因刘慈欣要跟老人家发动的运动联系在一起,这构想叫做天马行空?还是别有用心呢?

懂科学的人都知道,刘慈欣的科幻素养很差,而其糟糕的文笔就更描述不清楚科学原理了,但是他依然要用蹩脚的文笔来描述深奥的科学原理。

比如刘慈欣设想让叶文洁出卖地球,但是如何出卖呢?那就安排叶文洁去红岸基地,同时还给她弄上一点天文学的背景,这样她就能借助红岸基地的天线出卖地球。然而这种设定糊弄不了懂行的人,于是刘慈欣开始卖弄其拙劣的科学素养,自以为是地借助太阳来放大信号。

刘慈欣在《红岸之五》中这样写道:

叶文洁初步证实了自己关于太阳能量镜面增益反射的猜想:能量镜面并非简单地反射低频侧的电磁辐射,而是将它放大了!以前观测到的那些在狭窄频段的神秘突变,其实是来自宇宙间的辐射被放大后的结果。所以在太阳表面观察不到任何相应的扰动。

很可能,这一次,太阳收到木星的电磁辐射后又发射出来,只是强度增加了近亿倍!地球以十六分四十二秒的时间差分别收到了放大前后的这两次辐射。

太阳是一个电波放大器!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太阳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来自太空的电磁辐射,包括地球溢出的无线电波,为什么它只放大其中的一部分呢?原因很明显:除了能量镜面对反射频率的选择外,主要是太阳对流层的屏蔽作用。表面沸腾不息的对流层位于辐射层之上,是太阳最外一层液态层。来自太空的电波首先要穿透对流层才能到达辐射层的能量镜面,进而被放大后反射出去。这就需要射入的电波在功率上超过一个阈值,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的无线电发射都远低于这个阈值,但木星的电磁辐射超过了——红岸的最大发射功率也超过了这个阈值!

日凌干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但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出现了:人类可以将太阳作为一个超级天线,通过它向宇宙中发射电波。这种电波是以恒星级的能量发出的,它的功率比地球上能够使用的全部发射功率还要大上亿倍。

地球文明有可能进行Ⅱ型文明能级的发射!

刘慈欣描述这段三体粉其实看不懂,毕竟摸鱼电工其实对天体物理学并不了解。他讲了一大堆所谓的专业术语,其实根本没有讲清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翻译一下刘慈欣想要表达的意思,他在足球场上想大声喊“我要出卖地球”,但是这个声音靠他自己的嗓门显然没几个人能听见,但是借助场上广播就不一样了,整个足球场都能听见。他就是地球,广播就是太阳,这就是刘慈欣想表达的意思。

但是,你想通过向场上的广播叫喊,然后通过广播反射放大你的叫喊是不可能的。因为场上的广播本身就一直在向足球场上播放各种声音,你向广播叫喊只会被广播的声音淹没,不可能被它反射放大。

刘慈欣对这个问题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想必他即使知道也装不知道,因为这样故事情节就无法推动,叶文洁就难以出卖地球。

这一点我们这么说,三体粉立刻会跳起来称你看懂了吗?

人类想利用太阳放大信号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中科院的科学家特别指出来过。

现在DeepSeek出来了,这个问题我们让它来回答。

1. 太阳的电磁波传播特性

· 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太阳的日冕层由高温等离子体构成,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传播确实有显著影响。例如,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可能发生反射或衰减(如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理论上,某些频率的电磁波可能通过与等离子体共振被放大,但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太阳能显著放大人工发射的无线电信号。

· 噪声干扰问题:太阳本身是极强的电磁辐射源,尤其在X射线和射电波段。即使信号被放大,也可能被太阳自身的辐射噪声淹没,导致信号难以被远距离文明识别。

2. 星际通信的物理限制

· 信号衰减与距离:即使信号强度被放大,电磁波在星际空间中传播时会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强度随距离平方衰减)。以4.2光年外的比邻星为例,地球发射的普通射电信号到达时已微弱到难以探测。要实现有效通信,发射功率需远超人类现有技术(如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功率约为20 TW,而星际通信可能需要万亿倍以上的能量)。

· 定向性与瞄准精度:若利用太阳作为“透镜”或放大器,需精确计算信号路径,确保其经过太阳的特定区域(如日冕)。然而,太阳处于高速运动中,动态的等离子体环境会大幅增加瞄准难度。

结论

从现实科学角度看,太阳作为信号放大器的可能性极低,主要受限于信号衰减、噪声干扰和技术可行性。

即使我们将DeepSeek的回答贴出来,三体粉仍然还不死心,还要装模作样地问一句:“你知道为什么叫幻吗?”

这里我们就来回答一下连九漏鱼的素养都不具备的三体粉。

科幻小说可以通过幻想来自圆其说,比如通过太阳放大信号不是不可能,比如几千年之后人类的科技可能达到,反正几千年前之后的事情谁知道?

但是刘慈欣明确写了具体时间,这个时间不是几千年之后,而是清清楚楚的写着“这是1971年秋天一个晴朗的下午”。

这就不是科幻小说了,而是历史小说,刘慈欣不把这个设定放在真正的对未来的幻想部分,而是要将历史和政治牵扯进来,并且还要将地球毁灭的灾难通过叶文洁来归咎于老人家,这就是这部小说背后的险恶用心。

此种构思连莫言在刘慈欣面前都只能称小弟,而这才是西方雨果奖颁奖的真正原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