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在北约总部的一席讲话,彻底撕开了美国对乌克兰政策的“遮羞布”。
在这场由40多国参与的“乌克兰防务问题国际联络小组”会议上,海格塞斯直言不讳地表示,乌克兰恢复到2014年之前的边界是“不切实际的目标”,加入北约更是“不现实的幻想”
与此同时,特朗普希望俄罗斯重返G7,称2014年因克里米亚问题将俄除名是“错误决定”。
一、美国停止“无限制支持乌克兰”
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的表态,标志着特朗普政府首次公开否定乌克兰的核心诉求,也终结了拜登时代“无限制支持乌克兰”的政策基调。
海格塞斯的逻辑清晰而冷酷:持续近三年的俄乌战争已让美国不堪重负,若继续追求“完全胜利”,只会延长冲突并让美国支出更多费用。
海格塞斯呼吁欧洲盟友承担更多责任,明确表示美国不会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或在乌部署军队,未来的维和任务应由“非北约框架”下的欧洲部队主导。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要求北约国家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远高于现行2%的标准,并暗示美国需优先应对“中国威胁”和边境安全问题。
这一政策转向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战略的延续。自2024年大选以来,特朗普多次批评欧洲盟友“搭便车”,并试图通过施压迫使其分担防务成本。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对援乌的民意支持率持续下滑,共和党强硬派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亚太以制衡中国。海格塞斯的发言,实则是将乌克兰作为筹码,换取欧洲的战略妥协,并为美俄关系缓和铺路。
二、特朗普的“俄美交易”:G7重返与冲突冻结
就在海格塞斯发表讲话的次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抛重磅信号,公开呼吁让俄罗斯重返七国集团(G7),称2014年因克里米亚问题将俄除名是“错误决定”。
特朗普的这一表态,与他在12日同普京的通话形成呼应。当前,俄美双方同意启动谈判团队,由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中情局局长牵头,讨论“冻结冲突”的可能性。
从特朗普的表态来看,其核心目标有三,第一是结束俄乌战争,第二是攫取乌克兰的矿产资源等利益,第三是重塑美俄关系。
俄美高层往来中断三年后,特朗普试图以乌克兰问题为杠杆,换取俄罗斯在其他领域的让步。人们普遍预测,特朗普想要“联俄抗中”,但这一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针对俄美互动升温,我国外交部在2月13日表态,俄罗斯和美国都是有影响力的大国,中方乐见俄美就一系列国际问题加强沟通对话。
我国的这一立场体现出,我国并不担心特朗普参与调停俄乌冲突。未来数月,俄乌谈判能否取得突破,将取决于三大变量:欧洲能否填补美国留下的安全真空、乌克兰民众对领土妥协的容忍度,以及俄罗斯是否愿意为解除制裁做出让步。
若特朗普的“美国方案”过度牺牲乌克兰利益,美国的盟友体系大概率遭到动摇。并且,俄乌停火是一个长期过程,特朗普政府恐怕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