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谈到中美关系时,王毅表示,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新中国就是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他引用了三句古话——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泰然处之,岿然不动”
王毅表示,“这几句话翻译起来可能不容易,大家可以相互切磋,也可以找DeepSeek来帮一帮忙。”
小编用DeepSeek翻译了一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给出3个回答:
DeepSeek翻译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版本1中有诗歌中的对仗:“苍穹以不息之力运转不休,高尚的灵魂亦不懈地追求完美。”
版本2表现了哲学的精准:“宇宙因永恒的动态而演进;高尚的心灵靠不懈的自我修养而进步。”
版本3则与经典共鸣:“天体运行不息,刚健有力;君子自强不息,不断更新自我。”
每个版本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优势,同时又保留了原作关于宇宙恒久与人类自我修养的精髓,忠实原文、清晰明了和优美流畅之间达到了平衡,可谓“信达雅”。
就在上个月,也有一次关于如何翻译中文的热议。
1月24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约与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在此次通话中,中方郑重奉劝鲁比奥“好自为之”,短短四字,引发热议。
一时间,中外媒体围绕“好自为之”的英语翻译展开激烈探讨,如何才能让鲁比奥更好理解这句话?
根据外交部官网发布的通讯稿译文,这句话被翻译为“I hope you will act accordingly”。
中国古语、成语和俗语中蕴含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对人民乃至国家的处世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怎么能让外国人准确get到?这是一个问题。
近期《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百亿的同时,也在海外正式上映了。海外版台词的翻译是否到位?
不难看出,在对外翻译中,我们追求“信达雅”,追求语言的韵律,追求语境的准确理解,但仍然面临不少翻译困境。
比如“急急如律令”。海外版曾尝试“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直译)、“Abracadabra”(借用西方魔术术语)甚至音译“Ji Ji Ru Lyu Ling”。争议焦点在于“神秘感”与“可理解性”的取舍。网友热议的“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虽被辟谣,但其拟声词策略(模仿法术音效)被认为兼具趣味性与节奏感,但牺牲了文化内涵。
《哪吒2》在洛杉矶举行首映礼
还有“逆天改命”“自我认同与亲情救赎”的含义,哪吒与敖丙的“一体两面”关系,太乙真人的川渝口音,申公豹的结巴梗等等,如何既保留东方特色,又正对西方叙事逻辑的“口味”,贴近全球观众对“个人成长”的共鸣,需进一步兼顾融合,文化输出的方向应是从“翻译成英文”到“传播中华文化”。
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说翻译难题可找DeepSeek帮忙,既是对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成果的自信,也是愿意将中国优秀发展成果与世界各国共享的豁达。
同时,通过多元策略扩大中华文化的解释权,也是从“语言转化”转向“价值输出”的渠道,是话语体系重构的尝试,例如在《黑神话:悟空》的英文版中坚持使用“Wu Kong”而非“Monkey King”,我们已经有成功案例了。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玉渊潭天等
大众新闻编辑 张誉耀 张明月 策划 单青 张晨
延伸阅读
“外长的演讲太精彩了!”
14日,在德国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聆听完中国外长王毅的发言后,第一时间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交流现场感受。
在王俊生看来,如果说,美国副总统万斯“教训”欧洲、回避责任的讲话令听众目瞪口呆,那么中方则在全球化挑战面前展现了责任与担当。
欧洲人被万斯惊吓
14日是慕安会的开幕日。谈及开会首日的印象,王俊生认为可用“担忧”“期待”两个关键词概括。
“担忧”是指,与会者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深感不安。
不确定性体现在,乌克兰危机延宕近三年,前景难测——虽然相关方提出一些方案,但和平曙光何时来临尚未可知。而随着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美国的内外政策、跨大西洋关系都充满变数。
“欧洲人对此十分焦虑。”王俊生表示,“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发言中,抛出欧洲乃至全球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听众期待下一个发言的万斯能给出答案。”
然而,万斯一开场就让欧洲的内心“咯噔”一下。他说,自己最担心的欧洲威胁不是中俄等外部力量,而是欧洲内部的威胁,欧洲正背离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
接着,万斯几乎满场都是对欧洲“言论自由倒退”、移民等问题的痛批。不少听众面无表情,有的差点“惊掉下巴”。而对于最受关注的乌克兰局势,万斯仅仅以“相信俄乌能达成合理解决方案”一笔带过。
王俊生说,往年慕安会,外界尚且能找到一个判断全球局势发展的大致逻辑,而今年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万斯的讲话其实就是让欧洲管好自己的事,回避美国责任,也让欧洲心里更加没谱。
中国发出和平声音
“期待”是指,外界期待能通过大国合作,为全球安全治理寻求良方。
期待反映在几个层面。
第一,国际热点问题突出,全球变乱交织。如果没有大国合作,很多棘手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各方高度关注中美、中俄、中欧等大国关系态势,期待大国之间能相向而行。
第二,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日益表现出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力。外界期待听到中国的声音。
王俊生说,慕安会以西方官员、学者参会居多,会场上仍能感受到冷战思维、对抗意志以及对中国的偏见。但他们也认清一个现实——全球处于动荡变革期,而且特朗普政府可能指望不上。
“因此,尽管他们未必认同中方的想法,但仍非常期待听到中方观点,获得启发。”
王俊生介绍,慕安会开幕前的13日晚,专门举办了中国议题的招待会。这是慕安会唯一针对特定国家举行招待会,为未来3天讨论中国议题预热,可见各方的重视。
而今年中国外长的演讲时间也提前至开幕首日,与美国、欧洲政要发言同处重要时段。上述种种变化,表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图为王毅外长讲话现场
王俊生说,王毅外长在讲话中,强调了中国必将是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将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提出应倡导平等相待、尊重国际法治等四点看法。中方提出并落实全球三大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展现大国责任与担当。
令王俊生印象深刻的是,王毅外长还非常充分地回答了主持人关于中俄关系、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等问题,展现中国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主持人显然意犹未尽。”
“我注意到,王毅外长引经据典,用三句古话回应中美关系,并提出可以找DeepSeek来帮忙提供翻译方案。这时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王俊生说,“不仅中方代表,坐在我身边的外国学者也都哈哈大笑。”
还有一位坐在中方代表身边的欧盟高官称赞,中国在发出和平的声音,这在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刻非常必要,希望中国坚持。
有现场听会者注意到,演讲结束后,现场嘉宾簇拥王毅,热烈互动数分钟之久。而万斯仅与少数人互动十余秒离场,镜头前不少嘉宾面带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