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运幕后的“最强大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韦清华 戴科明
2月13日7时30分,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机务段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内一片忙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机车台、故障台、人员台等各个工作台上,调度员们敲击键盘的“哒哒”声接连不断。46岁的调度工长曾锴眉头微微皱起,目光在指挥中心的各个操控台间来回巡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柳州机务段承担着湘桂线、焦柳线、黔桂线、衡柳线、贵广线、京广高铁等10大干线区段的客货牵引任务。这里的运营线路繁杂,动车运营里程达2030公里,普客运营里程2267公里,货车运营里程2249公里。每天,有200多台机车在铁路线上穿梭,630多个司机机班在线上担当列车值乘牵引任务。
曾锴所在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犹如整个单位的“大脑中枢”,统筹着全段机车调度和人员组织的整体运转。所有的行车指令、信息都在这里汇聚、分析并发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春运期间,铁路运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列车开行变化频繁,夜间动车组、临时旅客列车大量开行,部分线路列车又临时停开。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调度员们肩负着重大责任,他们每天24小时坚守岗位,对机车的运转和人员的组织进行精准调度,每一个调度计划都不容许有丝毫失误。
每天清晨7时,曾锴总是准时到达指挥中心,第一时间了解当天的行车组织情况,指导调度员对非正常行车信息进行逐一上报,并根据各线路列车开行安排,统筹协调班组调度员落实机车和人员的组织调配。“春运期间,机车周转图变化较大,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比如一台机车调配失误或者一个人员安排不当,都可能引发司机漏乘、列车晚点等严重后果。铁路工作就是这样,一环扣着一环,每个细节都不能疏忽。”提到安全,曾锴显得尤为谨慎。
布置完当天的重点工作后,曾锴坐到电脑前。电脑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列车运行图详细记录着列车开行时间、到达时间、机车车号、值乘司机等信息,上千条线路纵横交错,曾锴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审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条关键信息。“我们每天要安排数百个机班在线上运转,尽可能做到机车交路和人员安排的最优化,编制制定的调度计划必须精准无误,确保每趟列车准点开行和安全运行。”曾锴严肃地说道,从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发出的每一条指令都关乎着铁路运输和效率。
日前,农民工返程、学生返校客流叠加,又一波春运高峰期来临。这一天,曾锴和同事们格外忙碌,有的在密切关注机车的运行情况,有的在收集库内外的故障信息,有的正在仔细核对运行揭示。曾锴和他的团队,这一天共处理了51条行车信息、发出230条行车指令,他们精心编制调度计划,为保障铁路运输的顺畅全力以赴。
“一个班下来确实很忙很累,但我们始终保持十二分的精神,能以自己的方式保障铁路运输大动脉的畅通,再累也值得!”曾锴说完,又转身走向机车计划台,继续进行信息核对工作。在这个春运幕后,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为万千旅客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成为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最强大脑”。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