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刊发文章,题为《迈向“活到老干到老”的社会》。文章摘编如下:
到2050年,“终身工作”一词将不再陌生。人们将“活到老、干到老”,在有工作能力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工作状态。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健康长寿的老年人日益增加。通过有效利用人工智能(AI),人们可以顺利找到能够继续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岗位。人们到了一定年龄就离开劳动市场的“退休”将成为过去式。每个人根据自己能力和意愿,意气风发地为社会作贡献,这样的未来即将到来。
资深人士经验丰富
冰见寒鰤鱼是 日本富山县冰见市有名的特产。为了发掘继鰤鱼之后的新特产,81岁的松井武久为打造红鳍东方鲀品牌而四处奔波。
松井此前是三菱化成工业公司一名技术人员,担任日本退休高级主管服务队组织(J-SCORE)代表理事。他积极利用积累的各种经验,推动确立养殖技术和提供出口支持。
松井认为:“不将资深者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运用至商业活动中,会造成机会损失。”
在美国有退休高级主管服务队组织(SCORE),该组织由退出一线的企业经营者等人组成,主要对创业者提供支持。日本也积极推动建立类似组织,J-SCORE于2015年成立。目前约有150名会员,向风险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虽然身体衰老,但资深人士头脑清醒,希望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据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25岁至59岁的“年富力强人口”目前约有5400万人,2050年将减至4100万人,减幅约为25%。
不少企业规定,员工退休年龄为60岁。日本60岁以上“退休人口”将从目前的4400万人增至2050年的4500万人。2036年,“退休人口”数量将超过“年富力强人口”。劳动力短缺将严重制约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如果资深者不退休,利用积累的经验积极开展工作,则不会制约经济发展。国内65岁以上人口中,工作者所占比例为26%。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日本这一比例高于美国(19%)和德国(9%),是七国集团中老年工作者占比最高的国家。可以说,日本在推动老年人就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灵活选择工作方式
如果劳动者年龄范围进一步扩大,则工作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在2050年迈入老年阶段的人,从年轻时就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等IT设备。三菱综合研究所的柿沼美智留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功能趋于衰退,利用技术手段有望减少由此造成的影响,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工作方式。”
例如,即使腰腿肌肉力量减弱,难以长距离移动,也可以在元宇宙等虚拟空间工作。短期零工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需求,大家可以根据空闲时段在招聘网站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必要时开展一定时长的工作。
AI将成为“招聘中介”,根据个人技能推荐与之匹配的工作岗位。老年人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回报社会,有望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机会。
从福利向价值转型
也有必要改变对高龄工作者的定位。PERSOL综合研究所的小林祐儿指出:“一直以来返聘老年人属于福祉雇用型,今后应该向让老年人发挥能力和价值的类型转变。”
目前,很多企业的做法是:将员工退休年龄一律由60岁上调至65岁。据称,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资深员工无法尽情施展才能,年轻员工没有干劲。“有必要调整按年龄决定待遇的做法,推进建立根据分工和贡献度决定收入分配的机制。”
据内阁府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打算工作至70岁及以上的人占六成。其中两成表示:“只要还能工作,就会一直工作下去。”据三菱综合研究所估算,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继续工作,2050年税收将比目前水平增加约5.3万亿日元(约合349亿美元)。到2050年,不再是年轻人对老年人提供支撑,我们将迎来由老年人撑起年轻人的社会。(编译/马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