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大多数共和党人都在“反华言论”赛道竞相表演的时候,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前的竞选中却在中国议题上口风谨慎。结合上台后的一系列表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政治学者格雷艾姆·艾利森推认为朗普并非“正统对华鹰派”,并对特朗普任内可能的对华关系进展表示谨慎乐观。
本文翻译自《华盛顿邮报》,仅供参考,不代表网站立场。
【文/格雷厄姆·艾利森】
在2024年选举中,1000多名候选人角逐众议院435个席位、参议院100个席位以及总统及副总统职位。在这一年,超过80%的共和党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几乎没有人(如果有的话)在竞选中对中国发表积极言论——唯有一个明显的例外,而他发表了以下全部言论:
“我尊敬中国”
“我非常敬佩习主席”
“习主席非常优秀。媒体一听我夸他了不起就不乐意,但事实如此——他确实是个卓越的人物。”
“我真心希望中国越来越好。真的!”
“我爱中国。”
上述言论无一例外均出自唐纳德·特朗普之口。每当涉及中国议题时,大多数其他候选人只会照本宣科地复述顾问团队拟定的说辞。事实上,他们的许多言论直接复刻了特朗普2016年竞选时的论调——彼时他声称中国正在“掠夺我们的国家”“坑害我们”“窃取知识产权”,并将其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盗窃行为”。
那么,2024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特朗普为何突然转变立场?为何反复强调自己尊重中国及习主席?又为何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发展顺利?
我的直觉是:特朗普或许真的相信自己所说的大部分话。在对华策略——尤其是如何处理与习主席关系的问题上,他的观点很可能与当前共和党主流及民主党的共识截然不同。完全有可能的是,他既否定了右翼共和党鹰派的强硬主张,也摒弃了拜登左翼政府的被动策略。事实上,他可能正在构建一套与大多数外交政策建制派大相径庭的治国方略。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外国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视觉中国
若这一推测成立,当前关于中美关系走向的诸多讨论和评论,都忽视了一个近在眼前却被视而不见的真相。主流观点认为,若特朗普再度执政,其对华政策不过是拜登政府路线的加强版。但如果他真的按照竞选期间的表态与习主席互动,那么未来四年的中美关系不仅会与过去四年截然不同,更将与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沃尔茨这两位正统对华鹰派的主张南辕北辙。
自11月5日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的竞选言论并非空谈。胜选后,他不仅邀请习主席作为特别贵宾出席其就职典礼,更承诺将为其在国际贵宾中安排最高规格礼遇。12月7日,在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期间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场边会晤后,特朗普发布推文总结会谈内容,其中赫然写道——谈及乌克兰和平前景时,他表示“中国能发挥关键作用”。
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寄予厚望的调解者并非联合国、北约或教皇,而是中国。细读近期特朗普与习主席、以及习主席与普京通话的官方通报字里行间,我隐约感到特朗普正试图将习主席视为合作伙伴,通过谈判或施压促成停火以结束乌克兰战争。当拜登政府放任TikTok服务中断一整天时,特朗普却自信能与习主席达成协议,保障1.7亿美国用户继续观看他们喜爱的视频——这般政治赌博背后必有重大利益考量。而在本周首轮关税行动中,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等邻国征收25%关税(后暂停实施一个月),对华关税却仅设定为10%。
当然,特朗普终究只是个人,既非君王也非教父。更重要的是,他的愿景与影响此案关键结果的几乎所有其他因素背道而驰。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正在全球棋局的每个角落挑战美国地位。丘吉尔指出的导致一战的“致命暗流”,如今在中美两国的国内政治中已清晰可见。最后用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习主席究竟愿意在多大程度上与这位美国领导人携手,构建更具合作性而非对抗性的双边关系?
特朗普曾在第一任期内访华,图为访华期间他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欢迎仪式。视觉中国
但微光犹存:尽管特朗普宣布对华商品加征10%关税,习主席仍为潜在谈判留出一周缓冲期,并决定暂不对占美国对华出口最大份额的农产品实施反制措施。
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基辛格出任国家安全顾问之际,美国与新中国尚未建交。当尼克松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启历史性破冰之旅时,包括国务卿在内的内阁要员大多被蒙在鼓里。坦白说,要在当下听到这种根本性战略转向的微弱回声仍显牵强。但我敢断言:待到明年此时,中美关系的实际进展定会超出所有人预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