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的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黑马之势,收获了超过50亿元的票房,创下中国影史第二的观影人次纪录。谁能想到,6年后的续集《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比前作还要强,不光“闹”火了春节档,甚至还“闹”翻了全球市场,成为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竞相上映的引进大片。2月13日,《哪吒2》票房正式突破100亿元,助力中国票房在全球的占比超过50%。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百亿元海报

《哪吒2》到底为什么这么火?它的“出海”之旅又能为中国动画工业带来哪些启发?就这些问题,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广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周鲒。


广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 周鲒

连配角都能引起不同群体的“自娱”

头两天单日票房4亿,第三天6亿,第四天7亿,第五天8亿……《哪吒2》在今年春节档早期便呈现出罕见的“逆跌”之势。

羊城晚报:先说说《哪吒2》在国内的火爆吧,它在春节档前期就十分火爆。您觉得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哪吒2》?

周鲒:这部电影确实给大众提供了不小的情绪价值。我举个例子,仙翁要让手下去捉小妖,把后者炼成丹药。我理解寓意在于,每一个小妖都是炮灰。换一句现代人常说的话,他们就是社会上的一颗螺丝钉。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就能对小妖们的反抗情绪共情。无论是申公豹还是土拨鼠,配角引起不同群体的“自娱”,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角色互动方式。


这种对自我价值的强调,在主人公哪吒身上也是很明显的。他说:小爷是魔又如何?我就是不想位列仙班。

羊城晚报:通过这个系列的两部电影,哪吒最终接受了自己。

周鲒:没错。哪吒很丑,也没有成功地考上“公务员”。但是他的父母接纳了他,他的朋友接纳了他,最终他也接纳了他自己。这正是现在很多人的共同情绪——我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但我要接纳自己。

《哪吒2》是春节档上映的,这正是很多人在新的一年对自己的期待。

羊城晚报:现在很多人在二刷三刷《哪吒2》,希望它代表中国电影去创造更多影史纪录。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周鲒:这部电影的主旨在强调个体的价值,但现在舆论场却变成了大家一起帮助《哪吒2》破纪录,这其实又是一个集体主义的行为。这两个角度共存,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每个版本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哪吒2》的故事有创新吗?关于这个问题,网友们始终意见不一。但在周鲒看来,所谓创意的新与旧,其实并不是一个最紧要的问题。

羊城晚报:您觉得《哪吒2》的故事水平如何?

周鲒:说句实话,从故事创意来说,我不觉得《哪吒》系列有多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的风格里有经典的周星驰梗,也有今天的网络梗。我还看见“指环王与加勒比海盗”,但是有句广东话说得好:桥不怕旧,最紧要受(不怕老套,有用就好)。

羊城晚报:确实,各年龄层观众对《哪吒2》的接受度都很高。

周鲒:没错,大人小孩都看得很开心。我看的那场,影院里笑声此起彼伏。我女儿昨天开学第一天,回家后跟我讲,他们在学校讲了一天的哪吒——老师跟学生讲,学生互相之间也讲。有的孩子没看过,就有别的孩子骄傲地说:我都三刷了。

羊城晚报:电影里哪吒父母对他的无条件接受,也是不少现代人羡慕的一种亲子模式。

周鲒:我记得网络上曾经有个小组,成员都是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他们的标志就是哪吒。

其实《封神榜》原著并不强调哪吒“剔骨还父”,那是1979年的动画《哪吒闹海》着重体现的。因为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整个社会风气就像哪吒想要冲开炼丹炉一般,人们要突破束缚,开创一片新天地。反“束缚”是社会思潮。

因此,每个版本的《哪吒》,背后多少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这是中国动画人20年积累的结果

哪吒的成功,是中国动画电影产业集体努力的结果。这部电影有1900多个特效镜头、超过10000个特效元素,背后是138家中国动画企业夜以继日的心血。可以说,是所有中国动画人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心气,共同托举起了这个中国电影史上的超级奇迹。

羊城晚报:138家中国动画企业共同做出了一部《哪吒2》,这在世界动画史上也是很罕见的现象吧?

周鲒:非常罕见,日本多半都不可能有。大约20年前,我第一次跟皮克斯这样的美国动画工作室接触,当时他们在做《怪兽电力公司》。我记得他们介绍说,专门找了一个公司做毛发,又找了另外一个公司做水的波纹。当时我们这些中国动画人听到了都觉得很羡慕——不是羡慕他们可以组织那么多公司来做一部动画片,而是一部动画的技术工种原来可以拆分得这么细。我记得当时在中国,我们做一部动画请两三家公司来帮忙就不错了。

羊城晚报:中国动画能一路走到《哪吒2》今天的成绩,真的很不容易。

周鲒:没错,这是中国动画工业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不是靠钱或靠时间就能达到的,而是中国动画人20年来不断努力,一步一步积累到了今天。

春节期间因为我在欧洲旅行,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哪吒2》,但也陆续听说了我好多学生先后参与了这部片子——有的在分镜领域,有的在原画领域,有的在概念图领域,还有专门做最后彩蛋分镜的。我欣喜地发现,原来这一代动画人已经在各个细分领域做得这么深入了。而且这部片成功地将这20年动画人才的积累汇聚一堂。


续集不再刻意追求对经典的“致敬”

1979年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是过去几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如今饺子的《哪吒》系列,又会否成为新一代观众的经典?

羊城晚报:我还是想问问《哪吒》系列的中式审美,在第二部中它似乎并没有太强的体现?

周鲒:是的。大家可能还记得,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幅长画卷,太乙真人在画卷中教哪吒功夫。再回到更久之前1979年的《哪吒闹海》,当哪吒“剔骨还父”之后,一只小鹿叼走了他的灵珠,在森林里跑,最后奔向了天空。那段镜头是意境之美、平面之美、长卷之美,是真正的中式审美。很显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平面审美部分,多少是有致敬1979年版《哪吒闹海》的感觉的。


1979年版《哪吒闹海》海报

但这样的追求,在《哪吒2》中似乎看不到了。比如玉虚宫,那本来是最好的“炫”中式美学的时候,但相反,饺子并没有展现平面之美,而是用立体的方式来展现玉虚宫的空间结构。这是一个很大胆的选择,但也是一种很正确的决定。你想,现在看《哪吒2》年纪比较大的观众也是“80后”了,他们是看《魔戒》《阿凡达》《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的一群人,都是很接受这种立体的空间结构的。

羊城晚报:我记得在玉虚宫中,哪吒连说了句三句“好白”。

周鲒:这也是很妙的一个梗,因为它完全消解了神仙宫殿的高大上。而且一句“好白”,看似一句废话,实际上却在用文字帮我们建立质感。因为白可以是一种很冷的感觉,这两个字会让你对玉虚宫更有代入感和沉浸感。


羊城晚报:你觉得《哪吒2》会有什么场景,能在未来成为经典吗?

周鲒:《千与千寻》无脸男坐海上火车的场景是经典场景。但《哪吒2》似乎不追求这个。无论是悲情还是燃爆,它都是一环扣一环,不留空隙。

《哪吒2》的经典是另外一种,比如神仙斗法的场面就特别精彩。网络上人们喜欢说一个词叫“五毛特效”,其实这话在我看来并不是指特效的廉价,而是它缺乏想象力。我们做动画的人都知道,一个特效通常就是一个软件的插件,人们常常因为有它而用它。但好莱坞在很早之前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可能会为了一个效果而去创造一个插件。这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思路,相当于你到底是为了凑那个锅而做那道菜,还是为了做某道菜而去造一个锅。《哪吒2》在我看来就是后一种做法,这也是经典最可能出现的路径。

还有,我这两天看到的《哪吒2》热搜很多,包括石矶娘娘、“小镇做题家”申公豹等等。其实一部影片的细节不断被放大,被咀嚼,被重新解读,这就已经是成为经典的预兆了。


敖丙当男一,可能1亿元票房都没有

继中国市场火爆之后,《哪吒2》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影片将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预售火爆,IMAX票更是一票难求。在美国,《哪吒2》预告片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在洛杉矶的首映获得满堂彩。

羊城晚报:《哪吒2》靠什么“出海”?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动画片要走向世界,就得靠打造一种中式神话的世界观。您认同这个说法吗?

周鲒: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举一个例子。上周在巴黎,我发现一个现象——过去我们经常能在国外街上看到中餐馆,但现在更多的则是中式奶茶店,而且门口常常排长龙。这两种店的受众其实是不一样的,中餐馆的顾客以华人或者当地的中老年人居多,但奶茶店的受众基本都是年轻人。后者其实也是二次元文化的受众,是受流行文化影响很深的一群人。这群人会觉得奶茶是中式文化吗?不会,他们只会觉得这是全球的流行文化。

同样地,当一个美国人在玩《黑神话:悟空》的时候,他也不会特别觉得自己在享受中国文化。他只会觉得,他在打现在全世界最流行、最时髦、最厉害的游戏。


《黑神话:悟空》“出海”大获成功

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说一个观点:在中国做动画,九成九会讲中国风格;但在美国做动画,九成九不会讲美式风格。我想,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羊城晚报:您刚也提到了孙悟空,您觉得哪吒和孙悟空这两个形象能够成功“出海”,有什么共同的原因吗?

周鲒:这是中国的神话里最具有动画精神的两个角色。两个人物其实都不是人类:一个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还会72变;另一个是三头六臂,《哪吒2》里甚至是用藕粉重塑的。他们其实都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幻想,而这种幻想正是动画角色的最关键因素。

其实机器人也好,阿凡达也好,匹诺曹也好……正是出自对自身肉体的不满足,人类才创造出了动画角色。而孙悟空和哪吒这两个角色,承载的正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对自己身体的想象力。比如孙悟空,在宋元壁画上他长得更接近猴子,到明清的戏曲舞台上他变得更像人了,再到后来,人们甚至接受了“摇滚悟空”和“朋克悟空”……

哪吒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不完美,但他身上有故事。我女儿六年级,她跟我一起看完《哪吒2》之后说,敖丙好帅。我跟她说,如果这个片子是以敖丙为男主人公,可能连1亿元票房都没有。


羊城晚报:您觉得《哪吒2》这次“出海”,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周鲒:第一大意义是证明了我们中国的动画,已经具有了如此之高的工业水准。第二个意义是,动画是一个对年轻人文化很好的切入点。事实上,在全球电影票房的领域内,动画电影一直有很强的排名能力,因为动画实际上就是今天人类的神话。因此,像《哪吒》系列电影占领票房高地这种事,以后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常见。

最后,关于《哪吒2》在海外上映这件事,我觉得甚至可以不用“出海”这个词了。你想,一部在国内早已有超过2亿人次看过的电影,是不是早就已经属于世界?


《羊城晚报》2月15日A6版报道

文|记者 李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