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呼和浩特又放出城建大招

2025年实施6项重点工作

开启“城市变形记”!

从地下管网到入户暖气

从家门口的断头路到老旧小区

这些变化直接关系你我的生活品质


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有序改造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不符合标准的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管道和设施,加快搭建地下生命线安全工程智慧平台。计划选取“昭乌达路以东、北垣街以南、腾飞路以西、乌兰察布路以北的10平方公里”作为试点示范区,推动开展水、气、暖、通信和桥梁等全要素地下生命线工程信息监测工作,逐步实现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全要素地下生命线工程信息监测“全覆盖”。

健全完善供排水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推动建设引黄入呼三期净水及配水工程、金海调蓄水库至金河净水厂输水管线工程、哈拉沁应急水厂工程等重大项目,改造提升7座地下水厂及相关配水设施,彻底解决588个居民小区“吃水难”问题。大力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善班定营、辛辛板、章盖营、公主府、金桥5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及收水管网,改迁4处河道污水管网,推进喇嘛营、科技城污水处理厂建设,补齐城市东北、东南区域污水收集处理“空白”。全力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谋划打造“H+回”再生水管网,“H”即:3条再生水长输管线,推动呼和浩特市至托清工业园区长输再生水管线工程满负荷运行,规划建设金桥污水处理厂至和林格尔新区22公里再生水长输管网、喇嘛营污水处理厂至航天开发区19.2公里再生水长输管网;“回”即:在建成“二环路”再生水环网的基础上,新建39公里“三环路”再生水环网,到2025年底,实现再生水接入10个工业园区、64个公园绿地、6个河道水系、50个单位小区、240处市政杂用,再生水利用率力争提高至68%。持续填补雨水管网空白区域,实施467个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补齐西三环路、S43等主干路雨水管线,着力解决局部点位积水内涝问题。

实施温暖工程“2.0”版


完成主城区542座供热站“大温差”技术改造,计划新建和改造30公里供热管网,推进燃气锅炉互联互通;同时进一步提高热电联产供热能力,挖掘金山电厂三期、京能盛乐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潜能,加快推进蒙能集团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2×66万千瓦热电机组建设,到“十五五”末期,主城区实现热电联产供热“全覆盖”。

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使用安全稳定

积极打造多气源供应格局,推动陕京四线开口供气,力争新增天然气供给能力60万立方米/小时。同时,计划更新改造59.48公里老旧燃气管网、2.05万户居民户内燃气立管。

持续优化市政路网结构


计划实施昭乌达快速路与南二环快速路互通立交工程、巴彦淖尔快速路与南二环快速路互通立交工程、东客站南广场新增匝道工程等19项桥梁工程。计划新建续建青年社区、科技城区片等28条市政道路。计划打通世纪大街(兴安南路—阿尔山路)、赛马场北路(工农兵路—十三中东巷)、乌海西街(巴彦淖尔路—裕隆西路)等39条“断头路”。

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


继续实施2024年第二批未完工的15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5年计划再申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8个,同步实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36部,推动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和功能品质全面提升。适时启动毫沁营、下新营、东乌素图村等2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征拆5998户,建设安置房屋17775套。推动实施462户农村危房改造。

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突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好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华丽蝶变,呼和浩特一路风景一路歌!

丨来源:青橙融媒综合(文字:刘丽霞)图片来源为资料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