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杜鲁门号航母在埃及塞得港以东的地中海海域,遭一艘名为“贝希克塔斯-M”的万吨货轮猛烈撞击。
事发时,“贝西克塔斯-M”刚刚通过苏伊士运河,正驶往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市的黑海港口。“贝西克塔斯-M”号是一艘散货船,长550多英尺,载重量为53,000吨。这次大概率是其右舷船头,撞上了“哈里·杜鲁门”号舰岛后方的位置。
值得庆幸的是,美航母的动力系统貌似受影响不大,继续大摇大摆的走了,“贝希克塔斯-M”号也很快恢复了航行。那么为啥美航母这次会被撞击呢?
第一个值得怀疑的,就是五角大楼可能进行了 “神奇操作”。最近这段时间,胡塞武装的战斗力那可是让美军头疼不已。他们的导弹射程越来越远,如今都已经能覆盖以色列全境了。对美军来说,自家航母在苏伊士运河附近晃悠,那可是相当危险,保不齐就被胡塞武装给盯上了。
为了防范胡塞武装无人机的袭击,五角大楼很可能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苏伊士运河附近的 GPS 信号给废了 。从美军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个 “无奈之举”。毕竟在他们眼里,保障航母安全那是头等大事。可他们没想到,这一停 GPS 信号,却给海上航行安全挖了个大坑。
在现代航海中,GPS 就像是船只的 “眼睛”,没了它,船只在茫茫大海里航行,就如同盲人摸象,危险系数直线上升。
杜鲁门号航母和 “贝希克塔斯 - M” 号货轮,在失去 GPS 信号指引后,航行时都变得 “小心翼翼”,可即便如此,还是没能避免这场碰撞。这就好比两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谁都看不清对方,撞上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 GPS 信号的问题,航母上的值班人员也疑点重重。正常情况下,航母上配备了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雷达、瞭望哨等一系列先进的安全设备和人员,就是为了保障航行安全,避免碰撞事故发生。可这次,这些设备和人员似乎都 “集体失灵” 了。
AIS 能自动识别周围船只的信息,雷达可以探测到远距离的目标,瞭望哨则能通过肉眼观察周边情况。要是这些功能都正常运作,航母和货轮怎么会撞上呢?
答案很可能是,值班人员在摸鱼!估计值班三副没看电子海图,这就好比开车不看导航,完全凭感觉走。而且此次发生碰撞时,“杜鲁门”号航母的AIS还处于关闭状态。这不是把航母的安全当儿戏吗?
美军一贯不太重视“操船”这样的基础航海工作,主要靠值更官和AIS这样的防碰撞的自动化系统。值更官一摸鱼再加上AIS关闭,杜鲁门号就成了瞎子。都想着货轮看到军舰会选择避让,但万一“贝希克塔斯 - M” 号出问题呢?
想象一下,航母在海上航行,周围船只来来往往,而值班人员却在偷懒,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航母上的这些值班人员,在最关键的时候掉了链子,才让这次撞船事故有了可乘之机。
那 “贝希克塔斯 - M” 号货轮的水手们有没有摸鱼呢?从常理推断,可能性不大。毕竟,货轮是要靠运输货物赚钱的,每一次航行都关乎着船东和船员的切身利益。不像美军航母上的人员,旱涝保收领工资,就算出了事,也不一定会影响到个人收入。
货轮水手们为了快速完成运输任务,赚取报酬,通常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他们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货物受损、船期延误,甚至是发生撞船这样的严重事故。那自己是要赔钱的。
所以,相比之下,“贝希克塔斯 - M” 号货轮的水手们认真履行职责的可能性更大,不太可能像航母值班人员那样 “摸鱼” 。
因此,摸鱼叠加停掉GPS信号,可能就是这次撞船事件的罪魁祸首。
这次美航母被撞事件,就像是一个 “警钟”,让全世界的航运业都一激灵。大家清楚地看到,GPS 这个曾经被视为 “航海神器” 的导航系统,其实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一旦因为某些地缘因素或者军事冲突,GPS 信号被停掉,船只在海上航行就如同瞎子走路,危险重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显得格外可靠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不受其他国家的控制,不会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就突然 “掉链子”。
而且,北斗系统的精度越来越高,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它不仅能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这可是 GPS 所没有的。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船只可以通过北斗系统发送求救信息,为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现在,北斗系统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它的优势。就像 “贝希克塔斯 - M” 号货轮,如果当时它装备了北斗导航,或许就能避开这场灾难。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斗系统会在全球航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保障海上航行安全的 “定海神针”。这次撞船也给全世界的航运发出一个信号,GPS已经不可靠了,动不动就因为各种因素停掉。现在,最可靠的只有中方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请相信:一旦拥有,绝对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