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行驾道

自从春节期间DeepSeek全球爆火后,无论是城市白领,还是小镇青年,都免不了讨论下这款AI的神奇表现。

据QuestMobile数据,DeepSeek在1月28日的日活跃用户数首次超越豆包,随后在2月1日突破3000万大关,成为史上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应用。

而春节复工后,DeepSeek这颗AI巨石引发的涟漪才开始真正蔓延开来。除了有利可图的芯片厂商和云服务商积极适配DeepSeek,看上去和大模型没什么关系的车企,也成了DeepSeek最狂热的“信徒”。

车企蜂拥而至背后,是看不见的智能化焦虑。

DeepSeek能带给车企什么?

据智行驾道(ID:carviews)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3日,国内有近20家汽车品牌已宣布接入DeepSeek。作为一款名噪全球的AI,DeepSeek能带给车企的,并不只是写一篇文笔流畅但没什么用的满分作文。


如今,新能源车型几乎都自带语音助手,而DeepSeek作为一款大语言模型,其直接作用便是能有效提升语音助手的智能交互与用户体验,使车辆的语音操作更精准。例如,搭载DeepSeek后,吉利、奇瑞等车企的意图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并且支持2000+车载接口调用。

简单来说,过去许多不太智能的语音助手只能做到“一问一答”,而采用DeepSeek后,能够实现多轮对话和上下文理解,与车机对话会更接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此外,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交互能力,DeepSeek还能将传统的“指令式交互”转变为“场景化服务”,例如支持模糊指令理解、主动服务推荐(如根据天气自动调节空调)等,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岚图汽车CEO卢放提到,用户与车机的关系将变为“朋友式对话”,无须记忆固定口令。

而在汽车之外,车企还可利用DeepSeek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优化运营与营销效率。例如,一汽大众就表示,其利用DeepSeek生成营销内容,覆盖1000+经销商账号,生产效率提升了200%。

因此,DeepSeek之所以能引来车企追捧,直接原因显然是其优秀的产品表现。而除了被各方反复褒奖的AI能力,对车企们来说,其所具备的低成本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DeepSeek以开源特性、低算力需求及高性价比著称,其模型参数压缩技术(如蒸馏训练)可将算力需求降至同类模型的十分之一,同时支持国产芯片适配,显著降低了车企的研发和部署成本。例如,吉利通过“双脑协同”模式将交互响应速度提升40%,意图识别准确率达98%,而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1/3。

而采用了本就低成本的DeepSeek后,车企们也顺势降低了公司内部的智能化研发成本。

因此,在不用付出太高成本的情况下,就能用上最前沿的AI产品,任谁都想试一试。

此外,AI大模型是近两年最大的科技浪潮,车企接入DeepSeek后往往获得资本市场积极反馈,例如,吉利和东风汽车在宣布接入DeepSeek后,股价都连续大涨数天。

车企为什么热衷于DeepSeek?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早在2018年就曾表示,“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如今,代表了智能化的,便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而智能座舱是用户感知智能化的直接入口,因此,也成为各家竞争核心之一。

进入2025年,长安、比亚迪等纷纷将智能化作为今年最重要的战略,不仅对智能座舱大升级,还将智驾普及到10万价位。

对大部分传统车企而言,燃油车时代并不需要太强的软件功能,因此各家并未重视软件研发。如今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他们自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与新势力水平相当的智能座舱。这也是为什么华为鸿蒙座舱能被众多传统品牌采用。

而对于那些既没有采用华为方案,又欠缺一定软件研发能力的传统品牌来说,DeepSeek至少在短时间内,从功能上拉近了其与头部品牌的差距。因此,归根结底,车企对DeepSeek的热衷,其核心在于对智能座舱的迫切需求。

相比之下,小米、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品牌始终没有宣布接入DeepSeek,毕竟,对这些主打智能化的品牌来说,DeepSeek的能力并不突出,它能实现的功能,新势力此前基本都已实现。

从这一层面来说,DeepSeek或许可以短时间内拉近与新势力的智能化差距,但这终究不是解决之道。当搭载DeepSeek的车型越来越多,当一项功能“你有我有全都有”时,差异化竞争再次成为难题,车企们最终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DeepSeek不是万能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动力从内燃机变为电动机,而软件方面,智能化成为新能源的标配,业内称之为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 SDV)。

简单来说,SDV的核心是通过软件升级实现车辆功能的持续迭代,但传统SDV更多依赖规则驱动的算法,在复杂场景理解、多模态交互、主动服务等方面存在局限。例如,早期车机系统需依赖固定指令交互,难以适应模糊语义或个性化需求。

而上文提到的,DeepSeek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多模态融合等技术,赋予车辆更强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将SDV从“功能扩展”升级为“智能进化”。

但DeepSeek作为一款完成度很高的产品,若车企过度依赖,则可能会导致其内部相关研发能力难以持续提升,甚至最终丧失技术控制权。

新势力(如小米、理想)与科技巨头(如华为)坚持全栈自研,拒绝接入DeepSeek的部分原因也在于此。理想汽车的“空间机器人”依赖其自研MindGPT,小米和华为则通过手机-车机生态构建护城河。

以手机市场为例,安卓系统开源后,各大手机厂商短时间内都推出了大量智能手机,但最终,只有掌握了系统+芯片的苹果,始终霸占高端手机市场。而曾经拥有自研塞班系统的诺基亚,在采用安卓和Windows Phone后,始终无力回天。

总的来说,DeepSeek“低成本技术普惠+功能体验升级”的组合拳,为车企提供了智能化转型的“捷径”,短期内显著缓解了车企们的智能化焦虑。

然而,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企内部的研发能力,车企若仅将DeepSeek视为营销工具,可能陷入短时间“虚假繁荣”,唯有将其纳入自身研发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焦虑的长期纾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