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月芹 2月11日,商务部公布了一则喜报:自1月20日至2月8日,全国有超2000万人申请了2541.4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
2025年新一轮国补(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首次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消费电子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此前,部分省市只是在国补基础上自主增加补贴品类,小范围对手机进行购机补贴。
1月底,中央财政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赶在春节购机旺季前下达。这笔近千亿级的补贴,被消费电子厂商及其上下游供应链视为短期正面催化剂。一家头部手机厂商人士称,国补是一场官方版“6·18”“双11”,补贴有限,客户有限,时间有限,友商之间必须近身肉搏。
3C进入国补池
把“6·18”“双11”和国补进行对比,一家头部手机厂商人士胡蔓觉得,它们都有补贴或降价促销的动作,但前者侧重于电商平台,每逢电商大促反而是线下店的“噩梦”——更少人到线下店购机了;而国补能实现线上线下同价,都能享受补贴,这对销售渠道中直营店、加盟店等线下门店份额较大的手机厂商而言更有利。
这家手机厂商的线下门店超4000家,公司不得不平衡线上和线下厂商直营店、经销商、运营商的生意。
为了打击商家提前抬价、套取更多补贴的行为,新一轮国补强调,每件补贴比例为减去生产、流通环节及移动运营商所有优惠后“最终销售价格”的15%,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每件补贴最高不超过500元。
胡蔓告诉经济观察报,只要是符合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这三个品类且售价低于6000元的产品,都可以申请参与国补,因为没有限制参与数量,也不需要筛选机型。她所在的公司让每个线上线下店自行申请参与,申请通过后,门店会接入国补pos机——专门用于国补产品结算的银联商务pos机。1月20日,国补启动的第一天,成都、重庆、上海等地还因客流火爆,出现了pos机宕机的情况。
1月初,在国补“靴子”落地之前,一家主打中低端机型的手机厂商便成立了国补专项小组,研究如何提前做好营销、提前培训商家申请国补和验券等操作,以及增加人力做国补消费者攻略,和各大电商平台沟通广告位,到抖音、B站和种草达人合作等。“6000元以下机型可以无差别享受国补,我们得‘洗脑式营销’,让新品和品牌频频出现在潜在客户眼前。”这家手机厂商人士林朗说。
一家在深圳华强北经营新机批发的商家告诉经济观察报,早在手机国补正式落地前,2024年各省市推出的补贴已经惠及一批客户。原本靠比官方店便宜数百元价差生存的华强北小档口们,转而主做高端机型,避免和国补利好的6000元以下中低端手机市场正面迎战。
中端机混战
在手机这一品类里,6000元以下的国补门槛,基本覆盖大部分品牌的主力机型,仅拦住了苹果、华为等少数品牌的高端机型。而售价降至5999元,已经是部分高端手机为“接”住国补流量作出的最大努力。
2024年10月,苹果官方祭出降价措施,刚于9月发布的新品iPhone16的256G版本从6999元降至5999元。今年1月初,苹果中国官网再推出新年促销,苹果天猫和京东旗舰店还推出优惠券。一番降价后,享受国补后的iPhone16已是全球最低价,到手价4699元起。
此前,苹果几乎没有在新手机发布后不久便降价的传统,此举也被解读为苹果应对国补作出的努力。
一名苹果中国员工告诉经济观察报,国补让苹果直营店很难受,因为苹果6000元以下的产品不多,且线下直营店不参与国补,很多客户选择去电商或经销商处购买。
1月30日,苹果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自然年的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创新高,但iPhone产品线和大中华区收入有所下滑。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对中国推出的政府补贴表示乐观,称“得益于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iPhone16系列不仅在价格上展现了巨大优势,更是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换机热潮”。
当每部手机售价都无差别减500元,这不算“价格战”,部分厂商还趁着春节推出自营补贴,部分机型在国补基础上再减300元。
根据国补规则,买售价3333元以上的机型即能用满500元补贴,该售价以下的手机享受8.5折优惠,而超过3333元的手机用国补所打的折扣越来越小。因此,胡蔓所在公司的策略是主打3000元—4000元价位的产品,部分旧机型配合国补叠加让利折扣快速清仓。
到了2月中旬,手机国补落地满20天,林朗和团队进行阶段性复盘,“国补似乎打乱了电子消费客户对价格的认知,消费者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了。例如,以前大家觉得某个品牌、某款机型的硬件配置、影像功能等属于中高端价位,但叠加国补、各大品牌促销之后,消费者的认知模糊了”。
“消费者会养成一种思维习惯:不管厂商把性能、配置吹得天花乱坠,你这产品根本就不值这么多钱。”林朗称,“因此,需要找到品牌的价值感、差异化,忌大而全地营销,而是只给一个关键词,给消费者一个买你手机的理由。”
林朗所在公司的手机主要用户是男性和年轻人,最核心的用户是男大学生,这是主打中端价位、换机频率较高、对手机性能要求也较高的群体,也是对价格较敏感的群体,林朗希望借国补牢牢抓住这批客户。“中端机型一定是最‘卷’的价位段,谁能借力国补抓牢老客户、拓展新客户,或许会改变未来几年的手机市场格局。”林朗说。
预支需求
补贴直接改变价格,从而影响供求平衡。对家电、手机厂商而言,国补不是新玩法。
2024年12月底,胡蔓及团队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手机国补做预案:补贴能拉动短期家电和电子消费品内销,但也可能将需求前置,且部分消费者的降价预期形成,若补贴无法持续,中长期需求可能回落。
“如果只是将第二季度或是年底的购机需求提前到1—2月,全年手机销售的盘子没有太大变化,但我们品牌的换机周期普遍在28个月以上,部分中高端机型已延长到40个月以上,那补贴预支的可能是2026年及以后的需求。”这是胡蔓的担忧:补贴不可持续,厂商必须在供给端做好应对、平滑周期。
因此,胡蔓所在公司正考虑对 2026年所需的手机芯片、屏幕等零部件采购作减量处理。
2月13日,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也指出,面向商品消费的补贴具有透支需求的风险。他以2007—2013年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为例,指出需求透支在补贴政策结束后最为明显。2013年初家电下乡结束,农村家电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在2013年是1.97%,2015年快速下降至1.58%;从农村家电消费总额来看,2015年比2013年缩水了6.5%。另一方面,在补贴政策结束之前,“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已经开始出现需求透支。“以旧换新”在补贴的第1.5—2.5年出现透支,城镇家庭耐用品消费支出比重从2.93%下降至2.80%。“家电下乡”则在补贴的第4年出现透支,下乡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7%。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有意地控制对国补的预期,理由是,对用户而言,如果不能形成换机潮,没有非换不可的因素,补贴相当于各个品牌做了价格统调。他认为,国补只是改变了未来一年的销售曲线,总量可能略有增加或变化不大,只是销售和供应结构往前拉一点。
一家头部手机代工厂投资者关系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介绍,其公司是电子消费品的上游企业,自2024年国补推出以来,众多券商都十分关心补贴对其公司经营的利好程度,以及供应链管理是否因补贴带来的需求波动而调整等。
“实话说,目前从公司订单量、出货量来看,国补对我们几乎没有影响。”该人士直言,补贴本质上是降价促销,过去每年的“6·18”“双11”期间,各厂商推出的补贴也是数百亿级别,国补会导致购机需求提前,但对总量提升没有太明显的效果。
这家头部手机代工厂还没有为2026年的市场担心,“先别说明年,今年下半年咋弄啊?”该人士解释,苹果是公司的大客户,一批客户上半年买了手机,下半年肯定不会换了,如果下半年没有补贴,“这会是一个难熬的冬天”。
为此,在产品供应节奏上,手机厂商必须做好协调:现在用国补的客户主要买 i-Phone14、15或16系列,到下半年,iPhone17需要在外观、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引导目前使用iPhone12或13系列的人群去换机,滚动地挖掘客户。比如,苹果在新机型上推出AppleIntelligence,是其中一条出路。
(应受访者要求,胡蔓、林朗为化名)
陈月芹经济观察报记者
资深记者
城市与不动产新闻中心华南组负责人
新闻线索请联系:chenyueq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