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清河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 学校供图

  开栏的话

  每当朝阳升起,中小学生便走进操场,用跃动的脚步叩响春日的琴键;每当阳光正好,汗水便折射出七色光晕,蓬勃的生命力在校园悄然抽枝拔节……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多措并举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长,推动体育教学创新,提升体育锻炼质效,孩子们在校园跳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即日起,中国教育报与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联合开设“体育相伴 健康成长”专栏,与您一起走进充满欢笑与活力的校园,敬请关注。

  冬日,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路一小的操场上洋溢着勃勃生机。

  “提腹、挺胸、仰头!”“脚尖绷起来,一二三、哒哒哒……”音乐教师孙伟在指导学生跟着节奏轻快的音乐练习韵律操;操场的另一边,语文教师王艳正带领学生匀速慢跑,师生们边跑边齐声喊着口号:“思不嫌烦、学不嫌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远处,数学教师张慧丽笑嘻嘻地问道:“同学们,如果你步行速度为1米每秒,能不能计算出一分钟大约能走多少米?绕操场走一公里需要多少时间?”

  在清河路一小,站在操场上给学生上体育课的不一定是体育教师,还有可能是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等。

  202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通知》,要求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民办学校,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必须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上、下午各开展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清河路一小校领导收到文件后,考虑到现有的体育教师数量无法满足课程需求,迅速对全校教师进行摸底调查,积极动员有体育特长并愿意进行体育教学的教师担任体育活动课教师。像清河路一小这样通过充分激发学校非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组建一支庞大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是众多学校的共同选择。据统计,2024年安徽省新增兼职体育教师13355人。

  与此同时,阜阳市颍上县第四小学教师队伍里迎来了几副朝气蓬勃的新面孔,其中一位是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专项为健美操的李芳。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实施,让她有了施展专业特长之地,到校不久,她就为三到六年级学生创编了两套健美操。现在,该校大课间活动不再是单调的折返跑,取而代之的是充满青春旋律的健美操。2024年,像李芳这样新入职的体育专业教师有2385人。

  一年多前,专业摔跤运动员张玉蝶通过安徽面向省内退役运动员公开招聘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的方式,来到宣城市泾县千亩园学校,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帮助下,她开设摔跤课,为喜爱运动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新组建的摔跤队在宣城市第三届运动会上一举斩获2金5银2铜。现在,千亩园学校掀起了摔跤热潮,张玉蝶忙碌的身影在训练场上随处可见。她说:“运动员需要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精神。当了老师,这样的精神同样不能少。只要孩子们能学到本领,付出就是值得的。”2024年秋,又有一批优秀退役运动员投身安徽的体育教育事业,他们用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推动特色运动项目在校园普及和发展,为安徽的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小学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还促成了与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管理系学生朱丽君,作为一名顶岗实习教师,来到合肥市第48中学滨湖教育集团,每周带16节体育课。她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种互利共赢的局面,吸引众多高校纷纷参与,仅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就选派了469名大学生,奔赴合肥市、金寨县、临泉县等地的近200所学校开展实习工作。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充分利用所在街道文化馆丰富的非遗课程资源,从课程单上遴选出相关的舞龙、抖空竹等体育活动,把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现在,作为特色体育课,舞龙活动覆盖了6个班级,抖空竹活动覆盖了20个班级。课间时分,孩子们集体抖空竹的场面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统计,2024年,安徽省通过校聘或者引入第三方服务等形式补充体育教师2766人。

  安徽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葛德连说:“每天一节体育课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我们要树立‘开源’思维,盘活师资,堵上现阶段的‘缺口’,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15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王志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