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蛇献瑞


胡长春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古文字与中原书法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教授,书法学、古文字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评委,教育部博硕论文审核中心专家。

金蛇献瑞

2025


李彤

南京艺术学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米芾有言:“一日不书, 便觉思涩, 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长春兄对书法艺术的笃爱程度用不可一日不书来形容自不为过。我和长春兄同梓、同学, 更是书法同好, 深知其对书法艺术的执著和30年来的不懈, 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想长春兄能取得今天的书法成就有其必然的一面。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孕育的艺术奇葩, 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是不可能真正得之书法艺术三昧的。20多年前, 我与长春兄一起负笈渝上, 求学西南师大, 与诸师兄一起侍奉徐无闻、荀运昌、秦效侃夫子, 三位先生虽视书法为学问余事, 然书法造诣之高则卓然大家。


所谓德高为师, 学高为范, 书法一道, 愚钝如我, 虽不能得诸恩师之万一, 然耳濡目染, 深知“作字之法, 识浅、见狭、学不足, 三者终不能尽妙”, 但终随遇而安, 失之慵懒。长春兄则心存高远, 谨遵师诲, 20年来, 不仅临池不掇, 更专注六书, 潜心经史子集, 所以他说:“学书当从中国文化的视阈去审视书法”, 自是有感而发, 故而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也就不会停留在表象和技的层面。

无闻师尝言学书是一辈子的事, 不可急功好利。以长春兄的禀赋、学识和对书法的酷爱, 其成就自然也就不可限量。


汪军

艺术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990年代, 胡长春教授与我曾一同受教于徐无闻先生。徐先生非常重视书写的自然性, 在临摹和创作中皆一以贯之。从胡教授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 其行笔一任自然, 无矫揉造作之风, 有得心应手之趣。这也是其秉持徐先生的观点并加以运化的结果。

艺事之外, 胡长春教授勤于著述, 且多有力作。在金石文字研究与古籍整理方面都卓有成就。这些对于其书法艺术上的修为都有极大的帮助。当人们都极力从形式上去模仿“书卷气”的时候, 却忽略了“书卷气”的真正来源—那就是源自内心的对文化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全面理解。

胡教授的作品在厚重与畅达的风格之中, 始终透露出典雅的气息。这是其多方面修养的感性体现, 也是其心性于笔端的自然流露。


邱世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导;南航书画研究所所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与我同庚的胡君长春, 近年来书法创作自有境界。其创作渐渐露出自己的个性, 他以行书为主, 兼及篆隶, 陶写胸次, 渐入佳境。他对书法的态度即如欧阳永叔所抱之“学书为乐”之态度, 临魏晋行草, 唐宋楷隶, 皆以自得其乐为尚。

在晋升教授、博导后, 他从古文字研究转向书法创作与研究, 二者兼顾, 将枯燥单调的生活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进入到真正的艺术创作中。其明显特点是款式增大、增长, 内容增多, 有意识地书写唐宋诗词, 行楷风格, 凝重整饬, 气息内敛而不乏逸趣, 格调清雅而不伤靡若。他注重骨力之遒健, 韵趣之清拔, 不走极端, 从容中道。这正是刘熙载《书概》所倡导的“清而厚”的士气。

在笔法原则上也胎息晋人风规。他正是以此为准则, 临习晋唐宋元楷行体, 端雅中见逸兴, 古质里求妩媚, 追求潇散闲适之趣, 正是文人之情致所至。其篆隶之写意, 也在平和婉转中进行, 不求怪诞而归于雅正。但不容否定, 技法的熟练程度不如行书。书法一字见心, 可谓不谬也。


曹建

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轼书法全集》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副会长。

胡长春教授的书法, 技法娴熟, 涵咏学养, 深得文人书法之长。作为中年书法家中少有的文字学家, 他的学术, 以新出金文研究引起学界关注。数年前, 他将硕士期间的专业变而为业余, 专心于古文字研究, 印证了古人所谓书法为文人余事的论断。在文字学与文献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之后, 长春兄将书法的创作与研究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书法世界, 没有喧嚣, 少有功利, 一片沉静而充满笔墨情趣。


对于金文的熟悉是他多年来古文字学研究的结果, 这种熟悉反过来滋养着他的篆书艺术;多年来对于当代书法的关注与对于行草笔法的研究, 使他的行草书创作又具有当代文人书风的时代特点。古与新统一于他的书法作品, 正如古与新时常纠结与他的脑海一样。也许, 具备书法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的知识背景正是这种纠结的因缘。

时至今日, 在长春的笔下, 书卷气或许已经将这种纠结统一在疾徐有致的笔法之中了。学术与艺术的互相滋养, 在长春的笔下成为了一种现实, 回归书法创作的长春兄书法, 诠释了当代学者书法的一种客观存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