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午10时许,一名来自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镇小洼沟村的10岁男孩马小军(化名)被送进兰大二院手术室,手术室外,结对干部以及马小军的亲属焦急等待……下午2时许,当马小军被护士慢慢推出手术室大门,医生一声“手术很成功!”大家不由得欢呼起来,他们深感这一刻是多么的不容易。
1
命运多舛 10岁男孩患上顽疾
马小军来自广河县三甲集镇小洼沟村,这个农村的孩子自出生起,命运就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先天性漏斗胸如影随形,不仅让他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更给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漏斗胸对他身体发育的影响愈发明显,心肺功能也受到严重威胁。本该在田野间肆意奔跑、在课堂里读书的他,却因疾病的折磨,行动受限,生活中满是无奈与艰辛。
更令人揪心的是,马小军的父母都患有重度残疾,马小军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治疗先天性漏斗胸需要8万元的高额费用。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马小军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面对病魔的步步紧逼,手术的最佳时机也在悄然流逝,孩子的未来一度陷入了黑暗的深渊。
2
转机出现 结对干部向社会发起募捐
广河县结对干部刘永东和马建虎在一次走访中,踏入马小军那破旧的家中,看到孩子瘦弱的身躯和无助的眼神时,内心被深深触动。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为孩子争取生的希望。
刘永东、马建虎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商讨救助方案。大家一致决定,要在孩子开学前完成手术,让他能够顺利回归校园,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不仅仅是一次医疗救助,更是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守护。
一场争分夺秒的爱心救助行动就此展开。刘永东、马建虎组织干部迅速行动,分工合作。一方面,他们积极协同镇卫生院,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兰大二院)取得联系。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向医院介绍马小军的病情、家庭情况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争取医院的理解与支持。这期间,无数次的电话沟通、反复的病情资料传递,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期待。经过不懈努力,兰大二院被这份爱心打动,同意为马小军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入院诊断和治疗。
而另一方面,筹集8万元的手术费用成为了摆在面前的另一座大山。结对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各界发起募捐,详细讲述孩子的遭遇和困境,每一个字、每一张照片都饱含着对孩子的关切与心疼。这些信息迅速得到了亲朋好友及社会爱心人士关注与共鸣。
3
凑齐费用 手术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刘永东、马建虎积极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争取政策支持和救助资金。他们多次提交申请材料,详细阐述马小军的特殊情况,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帮助。在他们的努力下,民政部门也伸出援手,为这场救助行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社会各界的爱心如潮水般涌来。许多爱心企业纷纷慷慨解囊,一笔笔捐款带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爱心汇聚而来。有的爱心企业表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为他提供帮助,希望他能早日战胜病魔,恢复健康。”除了企业,众多爱心人士也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表达着对孩子的关爱;有年轻的上班族,在下班后第一时间参与捐款;还有一群学生,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马小军加油鼓劲。他们或许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此刻,他们都因爱汇聚在一起,为马小军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在爱心的汇聚下,手术费用终于在短时间内凑齐。马小军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手术的日子。在镇村干部和结对干部的陪同下,他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兰大二院的大门。医院的专家团队早已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全力以赴,为这场生命的接力赛做好了充分准备。
手术室外,镇村干部和结对干部们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与期待。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手术室的门缓缓打开,医生面带微笑地宣布:“手术非常成功!”那一刻,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几个月来的努力与付出终于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术后的马小军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状态不错,镇村干部和结对干部们看了也无比欣慰。马建虎说,希望在开学前夕,马小军顺利出院,他可以背着书包,踏入久违的校园。马建虎说,这场爱心救助行动,是社会各界共同谱写的一曲温暖赞歌。它彰显了结对帮扶政策的温度,展现了镇村干部的责任担当,更体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这份爱如同冬日暖阳,照亮了马小军前行的道路,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正能量。期待马小军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希望这样的爱心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心与温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让这个世界因为爱而变得更加美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责任编辑:马和相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