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扎心的话题:为什么很多人高中自学两个月,成绩却纹丝不动?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太懂那种“拼命学却看不到进步”的绝望了。买资料、刷网课、定计划……每天忙得团团转,结果一考试还是老样子。
其实,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很可能掉进了下面这三个“自学大坑”!
坑一:资料买成山,本本都只翻两页。
每个高中生都逃不过教辅书的诱惑:必刷题、五三、真题全刷……买的时候那叫一个热血沸腾,仿佛成绩已经原地起飞。可一学期过去再翻看,每本只写了前几页,有的连塑封都没拆。
场景还原:
你是不是也这样?数学题做不动了,立马下单新教辅,心想“这本肯定更牛!”;英语阅读错太多,转身又囤了五套真题集。
结果呢?书越堆越高,焦虑越积越多,最后连从哪本开始刷都不知道了。
真相:“差生文具多”这话虽然扎心,但真没说错。真正的狠人,从来不是靠囤资料,而是把一本书翻烂、吃透。
建议:与其让教辅在书架上积灰,不如挑一本口碑炸裂的教辅,和它“锁死”。哪怕别人吹得天花乱坠,你也得狠心告诉自己:“刷完这本前,我眼里只有它!”记住,刷透一本胜过翻烂十本。
坑二:网课追到上头,脑子却乱成一锅粥。
现在上网课早就是自学标配了,但很多同学听课的方式简直像追剧。数学追了3个老师:A老师讲的更有体系,B老师导数更详细,C老师知名度更高。不同老师的风格和思路一碰撞,知识点直接在脑子里打群架。
场景还原:
比如导数题,A老师说“用泰勒展开”,B老师讲“洛必达法则”,C老师又推荐“图像分析法”。结果考试时你盯着题目一脸懵:“这题……老师教过吗?到底是哪个派系的?”
真相:
网课不是爱豆,不需要雨露均沾!建议花一下午试听几位老师,用2倍速判断谁讲得最合你胃口。一旦锁定,就死磕他的全套课程。记住,知识需要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会让你原地打转。
坑三:计划三天一换,永远在重启人生。
刷到学霸的“5点起床计划”,立马热血沸腾:“明天我也要5点背单词!”看到博主推荐“A4纸背书法”,又火速扔掉单词本。结果新计划撑不过三天,再花两天制定下一版“完美方案”。
场景还原:
周一:5点起床,背50个单词!(实际:闹钟按掉睡到7点)
周三:改用A4纸背单词!(实际:写了三张纸就丢一边)
周五:听说“碎片时间法”更高效,再重启!(实际:碎片时间全用来刷短视频了)
真相:
频繁换计划,本质是在逃避“坚持的痛苦”。真正的自律不是照搬别人的模板,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把“5点起床”换成“早上背30个单词”,留点弹性,反而更容易坚持。
写在最后的话:
自学从来不是比谁更拼命,而是比谁更聪明地避开弯路。那些半年换八种方法的人,表面在努力,实际是在用“虚假勤奋”麻痹自己。
记住,强者赢在执行,弱者输在准备。与其在资料、网课、计划里反复横跳,不如沉下心,把一本书刷透、一个老师跟到底、一套计划坚持住。
学习就像挖井,东挖一铲西挖一锹,永远见不到水。认准一个方向死磕到底,终有一天,你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