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鞋子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与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不一致时,就会出现心理紧张。

心理学家将这种不适归因为“认知失调”

小敏,生活在一个广东的家庭里,在她的记忆里,很少有被父母称赞的时刻。

有一次,小学举办手工比赛,喜欢DIY的小敏满心欢喜地投入其中,用足足一周的时间完成了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但当她得意展示给父母看的时候,父母只是瞥了一眼,便开始数落:“这胶水太多了,颜色这么杂你怎么想的…”

那一刻,小敏仿佛置身冰窖,炽烈的期待瞬间冻结……成年后,每当同事或朋友夸赞小敏时,她总会下意识地低下头或转头,局促不安地回应:“没…没有啦。”

小敏的经历,你会感到熟悉吗?

赞美,本应是一份礼物,但有的人在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却会感到“emo”——不安、尴尬、无措。

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的舞台上,突然被聚光灯单独照射到一样…


01
从批评到焦虑

童年时期,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果一个孩子成长于过度批评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总是聚焦于孩子的不足,鲜少给予肯定与鼓励,孩子便会逐渐内化这种负面评价。

例如,孩子努力考了 98 分,满心期待表扬,父母却只关注丢失的 2 分,并指责孩子:“那2分怎么丢的?这么粗心,这成绩不值得骄傲。”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我认知:“我永远不够好”、“我本可以做得更好”、“我不值得夸赞”。

这种因原生家庭过于严苛的教育导致的对赞美的“不适”,若不加以正视与疗愈,会持续影响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

长大后,当别人说,“你做得真棒”、“你在这方面真厉害”的时候,ta的自我认知会与这些赞美产生冲突,从而引发焦虑。

因此,在社交中,他们可能会习惯性地忽视他人的善意赞美,使交流氛围变得尴尬,难以建立深度情感连接。

在工作中,面对他人的认可,会无法从中汲取自信与动力,阻碍职业与自我发展。




02
如何改变对赞美的反应

但是, 如果赞美让你感到不安,请记住你并不孤单。

好消息是,你可以训练自己坦然地接受它们。以下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策略:

回应赞美的最简单方法是真诚感谢,而不是转移或贬低它们。

·赞美:“你在这个项目上做得非常出色。

·回应:“谢谢!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人们很容易用诸如“哦,没什么”或“这真的是团队努力”之类的短语来改变赞美的语气。

克服这种试图否认的本能,让赞美落地就好。

甚至,你还可以花点时间思考那些赞美,让它们在你的脑海中沉淀下来。

比如写下赞美也有帮助——“赞美日记”可以提醒您在更艰难的日子里的优势。

·赞美:“你的建议真的帮了我大忙。

·反思:“是的,我的观点产生了影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