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冰面的那一刻,伴随着曲目《一位明星的诞生》悠扬旋律响起,朱易或许看到了她的来时路。这里,曾是她梦想启航的地方,如今成为她告别阴霾、迎接新生的战场。

在今日落幕的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花样滑冰项目女子单人滑比赛中,朱易以总分168.86分位列第五名,而在12日的短节目比赛中,她获得62.90分创下职业生涯短新高。

她的表演仍有瑕疵,但从北京冬奥会后那场几乎将她吞噬的舆论风暴中归来,朱易战胜了那个曾经脆弱的自己,将那段残酷的经历永远留在了过去。

从难敌紧张,到接纳紧张


黑龙江冰上运动中心对朱易并不陌生。2018年,年仅16岁的她初次踏上这片冰面,参加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那是朱易在国内全国性赛事的首秀。外界期盼着这位天才少女在冰上绽放,北京冬奥会赛场的残酷剧情改变了朱易的人生轨迹。

在通过选拔赛获得中国队唯一的冬奥会花滑女子单人滑参赛资格后,质疑声就已四处响起;当她踏上首都体育馆的奥运舞台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防线已接近崩溃:“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当我真正开始表演时,感觉双腿完全不听使唤。”

在花样滑冰团体赛和女单短节目中,紧张、不甘、委屈……各种复杂情绪相互交织,如同无形的枷锁,使得她在比赛中多次出现失误。


大赛前的紧张情绪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横亘在朱易面前。她曾无数次在内心深处与这份紧张激烈对抗,却始终难以找到突破口。“任何一次比赛,我上场前都会紧张。所以我用了很多方法想要去消解这种情绪。”

三年后再次亮相综合性大赛,朱易认为,自己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接纳了自己的紧张情绪”。“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大赛心态,虽然心里紧张,只要把所有动作一个个完成,就可以了。”今天的朱易坦然表示。

在今日的女单自由滑中,朱易出现过失误,但并未影响整套动作的流畅度。在后外点冰跳两周(2T)跳空的情况下,她没有丝毫慌乱,而是迅速做出反应,稳稳接上 后外点冰三周跳(3T),这便是她的蜕变与成长。

而在12日的短节目出场前的练习中,朱易在跳跃时摔倒,但在比赛中第一个出场的她没有受到影响,以一套近乎完美的动作,收获职业生涯短节目最高分——62.90分。

直面丑陋,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北京冬奥会后,网络暴力汹涌卷来,不堪的言语如同一把把利刃,试图刺痛她。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朱易的形象仍定格在她因失误而泪洒赛场的那一刻,关于她的很多猜测都建立在铺天盖地的网络流言之上。

朱易没有退缩。她深知,唯有直面这些丑陋,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在2023年的一次TED演讲中,朱易主动站在聚光灯下,将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在大众面前剖开:“当时我的科学家父亲这个词条上了热搜,有人说我有特权,说选拔赛有内幕……这种话淹没了我的主页。”

2023年11月,朱易就一名长期侮辱、诽谤情节严重的社交媒体用户向法院提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诉讼。经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侵害了她的名誉权。

这其实不算是对长达近三年的网络暴力画上句号,但朱易给了自己一个交代。而真正走出这段经历,需要她在赛场上予以回应。


在技术层面,朱易坚信战胜困难的办法唯有多练,“摔倒一次就站起来一次,摔倒一百次就站起来一百次,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习,慢慢进步”。

在心理层面,朱易试图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去理解针对自己的这场网暴。2022年,朱易成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在朱易看来,心理学知识让她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与过往的经历,能从心理学的第三方视角去看待自己、接受自己,帮助她度过漫长的低谷期。

朱易坦言,北京冬奥会是人生的转折点。而转向何方,仍取决于她自己。“我要去适应与调整。虽然过程很挣扎,但我经历了,克服了,未来不会再不知所措了。”

如今,再次登上大赛舞台的朱易学会了承受压力和接纳自己,“在主场作战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我的表现的比我想象的要好。这次参赛经历让我更坚定,给了我很多信心。”


“你想对三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听到提问的朱易微微一怔,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隔空对视:“三年前?”停顿十几秒后,她说:“三年前的我,或许正深陷迷茫。但我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不要回头看,要继续往前走,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可以的。’”

一条熟悉又崭新的路,正铺设在这位年轻的中国花样滑冰选手的面前。

(本报哈尔滨2月13日专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