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在2月10日的印度航展上,苏-57和F-35首次同台竞技,这历史性的一幕让三哥倍感面子,甚至于用“史无前例”来形容今年的航展。
为了增加砝码,大鹅不断抛出自己的诱饵,表示如果他们帮助印度建造苏-57,可以将技术全部打包转送。
这波操作直接把美国F-35的风头抢了,而大鹅的诚意远不止于此,他们还扬言今年就能投产,将确保飞机的生产和维护不会受到西方制裁的影响。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里,就有人提出质疑了,大鹅这操作是要背刺中国吗?那么这件事应该如何看待呢?
01
北极熊“借鸡生蛋”
大鹅这次找三哥生产苏-57,那铁定是自己有需求的。
俄乌冲突历经3年,西方制裁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紧紧束缚住大鹅军工的发展。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针对大鹅军工基础关键物品的制裁,使得后者军工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零部件断供,生产线被迫停滞,大鹅连满足自家军队的装备需求都困难重重,更难以通过武器出口赚取外汇。
在这一困境下,印度作为俄罗斯的 “老客户”,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大鹅有着自己的考量:将苏-57生产线转移至印度,一方面可以绕过西方制裁,避免零部件供应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印度已拥有苏-30MKI 战斗机的生产线。
苏-30MKI 是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其生产线成熟,大鹅能够借助三哥家苏-30MKI 现成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投产。这样一来,既节省时间,又能降低成本,可谓是 “借鸡生蛋” 的策略。
去年俄乌冲突期间,印度抓住机会低价大量采购大鹅的石油,双方的能源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阶段,其此时向印度抛出苏-57 这一橄榄枝,无疑是希望进一步巩固双方的能源纽带。
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政治 “站队”,毕竟印度有时候再不靠谱,那也是一个东南亚大国。
不过地缘政治向来复杂,其间夹杂着种种利益纠葛,所以大鹅这举动也被解读为,意图在该地区形成一种新的地缘政治平衡,甚至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形成牵制。
02
莫迪会吃回头草吗?
不过这件事能不能成还是一说,在此之前两国差点就苏-57达成合作,这次如果点头那算是圆梦。
可航展的时候,老仙直接飞到其他地方参会了,印度国防部也没就此事敲板。
虽然大鹅方面宣称将全面转让苏-57 的技术,但回顾历史,印度对此恐怕难以完全放心。
早在 2003 年,三哥就投入了 2.5 亿美元参与苏-57的研发,可在合作过程中自己却被当作了测试不成熟技术的 “小白鼠”。
由于技术问题和合作矛盾,最终项目失败,印度投入的资金也付诸东流。
即便大鹅转让技术,印度在短期内也难以完全掌握这些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大概率仍需从俄罗斯进口,这就意味着印度在苏-57 项目上很可能再次面临被 “卡脖子” 的风险。
只是三哥现在也面临着空军危机,其原本计划拥有 42 个战斗机中队,以确保在地区军事格局中拥有足够的空中力量,但如今实际仅剩下 31 个中队。
同时印度空军中的老旧机型问题突出,米格 - 21 战斗机堪称 “飞行棺材”,坠毁事故频发,摔得比飞得多,严重影响了印度空军的作战能力和飞行员的安全。
印度寄予厚望的国产光辉战机,虽然历经多年研发,但由于技术瓶颈、设计缺陷等诸多问题,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作战性能,被外界戏称为 “扶不起的阿斗”。
在周边军事力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印度空军的压力与日俱增。
歼 - 20
中国空军的歼 - 20 战斗机已经批量服役,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巴基斯坦方面虽然目前尚未装备五代机,但有消息称其可能引进歼 - 35,这让印度空军倍感焦虑。
印度早早画出了国产五代机 AMCA 的 PPT,规划到 2036 年服役,可这个计划目前看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为了迅速提升空军实力,印度要找美国帮忙,可 F-35 产量有限,保养昂贵且有诸多附加条件,英日曾邀请印度合资搞六代机,但杀猪盘经历让其不得不再三思考。
F-35
这样一看大鹅与印度的合作未必不会成,毕竟其优惠力度大,而且目前极为需要外汇,不会轻易搞事情。
03
中俄关系
有人质疑大鹅武装印度是给中国挖坑,甚至预言“歼-20将迎来劲敌”,但仔细看苏-57连俄罗斯自家空军都没装备几架,印度生产线就算建成,2030年前也形不成战斗力。
而中国六代机原型机已首飞,歼-35开始量产,技术代差反而越拉越大。
更为关键的是,大鹅军工被制裁逼到墙角,找印度救急实属无奈,而我们早在苏-35之后就不再进口俄制战机,专心搞自主研发。
中俄军事合作聚焦高端领域(如反导、航天),低端军贸早就不在一个赛道。
如果印度真的引进苏-57,短期内必然会刺激巴基斯坦的军事反应,后者可能会加速引进歼 - 35以维持地区军事平衡。
但从长远来看,仅仅依靠先进战机的引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国的军力对比。
现代战争是体系化战争,涉及到情报、指挥控制、后勤保障、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印度在军事体系建设上存在诸多短板,连战机的日常维护都严重依赖外国技术和零部件供应,这使得印度在军事作战中犹如 “瘸腿走路”。
04
结语
这场俄印五代机大戏,本质上是一场“抱团取暖”的生意——俄罗斯需要市场和产能,印度需要“大国面子”。至于所谓“制衡中国”,不过是外媒的“标题党”狂欢。
对中国而言,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一两件武器,而是如何保持技术创新的节奏。毕竟,当别人还在争论五代机时,我们的六代机已经上天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