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田之光原创制图,版权所有

哪吒2》成中国影史第一部百亿电影,我感觉这是一件好事。

或许没多少人看懂《哪吒2》,但这没什么关系。

看《哪吒1》时,我就知道《哪吒》系列这一题材本身是具备象征意义的。《哪吒1》在很多人心里象征中国现代动画电影的崛起。

所以《哪吒2》成为票房百亿电影,是第一次象征意义的延续。至于《哪吒2》的电影内容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这在需要象征意义的大部分人心目中,逻辑是一致的。

明天对一部分人来说具有象征意义,对一部分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有人期待在情人节这天表白成功。于是这个人在情人节之前,不断地找中意的女生聊天。

终于有一天,女生回了“对方开启了好友验证”。“是不是喜欢我?”这个男人的答案一定是她喜欢他。

于是他等待着情人节的到来,心心念念女生的好,从未想过女生已经删除了他微信的事实。

在情人节这天,这个人,给女生发了消息:“我爱你。”

女生仍然回“对方开启了好友验证”。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男人的逻辑具有一致性。在男人心里,他已经在情人节表白成功。

对于这个男人的一生,这是前所未有的好消息。

越热爱,越能一往无前、乘风破浪。

同样,《哪吒2》成为中国影史百亿电影,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好消息。

《哪吒2》应该是,也必须是电影技术、商业发展、艺术水准三方面高度融合的电影作品。

动画片在遥远的1927年时,还真的只是活动的画稿。《大闹画室》在那时,横空出世。

动画电影,区别于真人电影,其创作空间要比真人电影要大。

由古拙的创作方式,用钢笔画下上万张画稿,到如今电影技术和商业合作之下的《哪吒2》,现代感毋庸置疑。

当年的《铁扇公主》,早就声名鹊起,可见中国人本身对动画的创造力非同凡响。甚至,后来的《我的孙悟空》的作者,承认模仿了《铁扇公主》。

所以可以推论,《哪吒2》将来必有国外的模仿者。

《大闹天宫》1978年公映,获伦敦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3年,在巴黎上映时,观众近十万。

1999年,《宝莲灯》创下了2400万左右的票房。当年,《宝莲灯》也是采用集体创作的模式,和《哪吒2》一样,共同研究、商量、揣摩剧本、创作角色。这样的创作模式由来已久,只需延续下去,便可持续创造奇迹。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9.56亿票房。

2016年,《大鱼海棠》,票房接近同一时期上映的《你的名字》。

2018年,《熊出没:变形记》,6.05亿票房。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50.35亿票房。

跨越百亿票房,早已经是指日可待。

2025年,此时此刻,《哪吒2》,百亿票房。《哪吒2》,成了全球文化产品的现象级爆款。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中国电影技术的集大成者,粒子水墨技术来自《深海》,瀑布特效来自《熊出没》团队,围困陈塘关的震撼视效来自《凡人修仙传》团队,洪流对撞的特效来自《姜子牙》团队……

用最前沿的技术,讲最东方的故事。

“我命由我不由天”,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动画片影史迎来千亿票房,也绝不再是梦。

(木田之光写于2025年2月13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