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正在加速更名!
2月11日,昆明市财政局发布:昆明学院2025年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根据《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发展。持续改善市属高校办学条件,加快昆明学院更名为大学步伐,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此次“更名大学专项经费”项目实施围绕专业建设、科研投入、学科建设三个方面,资金安排为专业建设投入2000000元,科研投入11000000元,学科建设投入3000000元。
20多年前,原昆明大学、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昆明学院因此诞生。如今,昆明学院更名大学,不禁令人发问:“昆明大学”会回归吗?
“省会大学”,全国仅12所
每一座经济强市,都渴望有一所以城市冠名的大学。
当前,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中,4个直辖市都有了以市名命名的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而在27个省、自治区中(不含台湾),严格意义上以省会城市命名的“省会大学”只有12所,包括昆明学院在内的7所高校仍以“学院”为名。
由“学院”更名“大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高校长达多年的努力。
已成功更名的合肥大学,可谓是省会学院“变身”大学的示范样本。早在2016年,合肥学院党委书记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就透露,合肥学院正在积极申请改名合肥大学。历经多年努力,合肥学院终于完全达到了“大学”的办学要求。2023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
图源:合肥发布
更名,不仅是校名的更新,办学的“里子”也“更上一层楼”。
更名前,合肥学院招生总人数为3540人(不含中外合作);根据教育部核定数据,更名后的合肥大学预计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4500人至5000人。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契合度也将更加紧密,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的专业比达到70%以上。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典型代表,更名后的合肥大学将持续大力发展紧缺的新工科、新文科等社会亟需学科专业,推动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
从“学院”,到“大学”
建设以省会冠名的大学,已渐成为象征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标志。当下,全国各地以省会命名的学院均在孜孜以求力争升格“大学”,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在学校的不懈努力下,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工作已列入《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云南省“十四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2年,昆明学院关键教学科研指标取得突破:“硕士点数”达到11个好于指标要求,研究生占比稳步提高,科研、教学成果奖有望近期实现,其他指标如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已达标。
西安文理学院同样在积极推进更名“西安大学”的相关工作。2023年8月,西安市教育局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时表示,西安文理学院提出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确保更名为“西安大学”,力争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溯源西安文理学院校史,依稀能发现西安大学的身影。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4月由西安联合大学与西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而西安联合大学是1990年由西安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与西安大学(创建于1980年)合并而成。更为巧妙的是,西安文理学院的英文名为“XI’AN UNIVERSITY”,正是西安大学的意译。
图源:西安文理学院章程
“南宁大学”也多次出现在市级文件中,体现了南宁市对于创建“南宁大学”的重视。2022年发布的《南宁市“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工作实施方案》再次提到:加大地方特色高校建设力度,推动南宁学院加快创建为南宁大学。或许,不久的将来,又一所“南大”将要到来。
省会是各省发展动力最充沛、资源最富集的区域,积聚了本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高教的最高水平。
以省会命名的高校,代表着本地高教发展的卓越实力。如江苏省的南京大学、湖北省的武汉大学、甘肃省的兰州大学等,均是当地高教的排头兵,领跑着各校的发展。
我们期待更多高校以坚韧不拔的铿锵足迹,早日发展成为能够与省会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学。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软科”综合整理,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