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13日讯(记者 王宏)今日央行发布了2024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指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报告》还指出,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专家指出,从《报告》表述上看,近期降息可能性不大。

《报告》设5个专栏,其中有4篇专栏与货币政策工具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反映了央行一些调控思路,后续央行政策工具箱有望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功能也会继续拓展。其中,专栏专栏2透露了两项工具的最新成效,并表示要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并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两项工具使用便利性。专栏5提及要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养老金融专营机构。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不意味着降息将近

《报告》指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近日也表示,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报告》还指出,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提升银行自主理性定价能力,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而四季度《报告》更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但这并意味着降息将近,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降准、降息已是确定性事件,但时机还不太明确。应该是等外围情况基本落地,政策再出手效果会比较理想”,有业内人士也对财联社记者指出。

董希淼还表示,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滑至1.53%,处于历史低位。他建议2025年LPR降幅保持在合理范围,并与政策利率实行非对称下降,即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大于LPR下降幅度。同时,银行应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采取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隐性费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各类成本。

4篇专栏聚焦货币政策工具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报告》设置了5个专栏,其中4个专栏与货币政策工具有关,既有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传统工具的历史沿革与创新,也有新创设资本市场两项工具的实施情况。

业内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央行通过灵活搭配使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三大传统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与此同时,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也在与时俱进,货币政策框架不断转型。

建行金融市场部郑葵方表示,2024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和措施较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幅丰富了货币政策工具箱,适应经济增长模式、融资结构和资金流动形式的变化。预计未来央行在流动性投放上将更加游刃有余,货币政策调控更加精准和精细化,跨市场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

2024年9月,央行首次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即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 “互换便利” )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报告》专栏2透露了两项工具的最新成效。截至 2025年1月末,互换便利共开展2次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支持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截至 2024 年末,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近600 亿元;2024 年披露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接近 3000 亿元,创历史新高。

央行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并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两项工具使用便利性,更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养老金融专营机构

《报告》在专栏5中提及要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并指出发展养老金融是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下阶段,要持续加大养老金融资源投入,加快构建养老金融长效机制,有效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

其中,《报告》指出要加大养老金融供给力度,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养老金融专营机构,制定专项养老信贷政策,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扩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上市或挂牌融资,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做好五篇大文章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不仅短期要做好,中长期也需要做好,养老金融同样如此。我国人口老龄化本身水平较高,受历史上人口出生以及当前和未来人口出生、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等因素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人口老龄化水平仍然会快速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长计议做好养老金融。”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这样表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