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环上大科技园建设推进会召开,回顾总结区校合作成果,聚焦双方合作前景深化探讨,更好增进发展质效、提升环上大科技园建设水平。区委书记李晨昊,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区委常委、副区长王鼐,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等出席。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主持会议。


为环上大未来产业创新工程院揭牌。


签署环上大未来产业创新工程院共建协议。


为未来智能、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空间领军人物颁发聘书。

李晨昊指出,宝山区与上海大学合作成效显著,双方以高效沟通、有力执行和紧密协同助力环上大科技园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希望以此次未来产业创新工程院的揭牌,共同探索区校合作的新范式,推动环上大科技园高质量发展。

李晨昊强调,要产教融合,培育未来产业。希望围绕五大未来产业交叉创新中心的建设,做好“从无到有、有中生新”的文章,为未来产业育种、育苗。希望与上海大学的学科创新深度协同,努力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和制高点。要改革创新,加速转移转化。支持推进创新型教育,围绕吴淞、南大、滨江等重点区域,为“新工科”发展营造更多尝试、突破的空间和舞台。要支持推动有组织科研,促成更多成果在这里诞生、转化、应用。要支持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高水平、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要支持培育市场化企业,让更多“科技之花”在这里结出“产业之果”。要区校合力,构建一流生态。宝山将聚焦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聚焦要素支撑,在空间、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多元化支持。聚焦服务升级,加速打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科技服务支持体系。宝山也将回应好学校建设过程中的所需所求,奋力开创环上大科技园建设的新局面。

成旦红表示,今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节点,上海大学也将积极融入宝山发展大局,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环上大科技园的建设是推动区校联动、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探索,自开园以来,双方在区校合作、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完备的产学研用激励体系,为下阶段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上海大学也将全力支持好环上大科技园建设,围绕资源共享、项目集聚、人才沟通等方面提供精准对接,更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自主创新高地、形成独具特色的环上大科技园模式。未来,环上大科技园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管理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环上大科技园将成为宝山科创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为区域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刘昌胜表示,环上大科技园是区校合作的重要科创平台,期待区校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环上大科技园建设迈上新台阶。要继续加强创新创业功能,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吸引更多高水平科研团队和人才入驻。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的转化与研究,聚焦全链条研究成果转化,更好提升科技园能级。要继续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更好完善创新元素聚集。要继续提升基础教育能级,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未来,希望进一步加强区校的紧密合作,继续加强对高科技、硬核科技的支撑。要更好聚焦国家战略,围绕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等加强对接谋划,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希望围绕学校发展建设、学科高质量发展等进一步加强和宝山的对接合作,更好打造区域发展的创新引擎,为科创发展蓄势赋能。


会上,王鼐汇报环上大科技园2024年建设情况和2025年工作安排。

王从春汇报环上大未来产业创新工程院建设方案和下阶段工作。

会前,出席领导共同参观区校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成果展。

未来,宝山区、上海大学将协力合作,紧扣五大未来产业(未来智能、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空间),聚焦学科融合与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与科研合作、要素集聚与生态营造、校企合作与产业协同、构建一体化发展体系等方面,实现政企校紧密联动,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记者:宋凡强 赵羽昂

编辑:陆天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