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支撑下,美元近期维持强势,但最终关税可能导致美元走低?
美国银行在2月12日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关税的第一轮影响支持美元,但第二轮的报复影响可能会削弱美元。
美银认为,虽然美国对贸易的依赖较小,但如果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抗则更脆弱,美元的强势地位可能被逆转。
此外,风险情绪、货币政策和长期增长情况对美元走势也会产生影响。例如,美股的抛售可能会削弱美元,相对鸽派的美联储可能会削弱美元,美国长期经济增长走弱也将削弱美元
第一轮冲击:关税助推美元走强
今年以来,美元对关税消息的反应总体积极。
特朗普新政府上任初期,由于没有立即实施关税,美元一度走弱。然而,当美国威胁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进口关税并推迟一个月后,美元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波动。随着美国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25%的关税并威胁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美元再次走强。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当地时间2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来自加拿大的能源资源征收10%关税。关税暂定4日生效。
美银表示,这种现象与经济理论的预测基本一致。美国出口占GDP的比例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贸易冲突中,美国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因此,市场对关税消息的初步反应是推高美元汇率。
第二轮反噬:报复性关税或逆转美元走势
然而,上述分析并未充分考虑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美银认为,一旦全球贸易冲突全面爆发,美元的强势地位可能被逆转。
美银表示:
尽管美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但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世界其他国家的总体量级更大。如果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而其他国家采取全面报复措施,那么美国出口将面临更大比例的关税冲击。
除了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对美国出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美国有更大比例的GDP暴露在关税之下。这意味着,一旦贸易冲突全面升级,美元相对于墨西哥比索和加元可能会走强,但相对于其他G10国家货币可能会走弱。
美银进一步指出,理论上市场应该预见到报复性关税的第二轮影响,美元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持续走强。然而,现实情况更为复杂。一方面,各国采取报复措施需要时间和协调;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让本国货币贬值来缓冲关税冲击。
美元可能走弱的三大原因
美银表示:除了报复性关税的直接影响外,以下三个因素也可能导致美元长期走弱:
1. 避险情绪消退与美股回调:在关税升级期间,避险情绪可能会在短期内支撑美元。然而,美元的强势与美国股市的高估值(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密切相关。一旦美国股市出现大幅回调,市场避险情绪消退,美元的支撑将减弱。
2.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美国的关税和报复措施将对美国和全球经济造成滞胀冲击。各国央行将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增长和通胀的影响。鉴于美联储的双重任务和可能面临的政治压力,其是否会采取最鹰派的货币政策尚不确定。此外,美国高额的财政赤字也限制了其财政刺激的空间,这将更多地依赖于货币政策。相对鸽派的美联储可能会削弱美元。
3. 长期生产力受损:贸易保护主义将导致长期增长放缓。如果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提高贸易关税,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报复,最终所有国家都会受到损害,但美国受到的损害可能更大,因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程度最高。世界其他国家可能继续相互贸易,甚至可能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而减少相互之间的贸易保护。这将对美国的长期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挑战美国的“例外主义”,进而削弱美元的长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