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天山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新模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执法队员表示,施工工地因夜间噪声扰民而被投诉的情况较为常见。然而,这种投诉较为特殊、监管难度也较大,一来是因为此类噪声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取证较难;二来噪声容易反复出现,导致居民在一段时间内睡不好。
前不久,天山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就接到一个“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工单:“辖区内一工地到了晚上仍然施工,已经影响到了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
夜间噪声扰民一直是执法队持续关注的重点工作。执法队坚持强化执法监管,巡查力度也不小,更是经常性地采取不定时、不定点的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工地开展夜间巡查,并没有发现过夜间噪声扰民的状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接到投诉后,执法队第一时间安排执法队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执法队员迅速找到工地项目、物业等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前一日夜间施工的具体情况,又分头对工地的施工安排、设备使用情况以及当晚的实际作业内容进行全面核查,并要求查看工地的监控录像,以确认当晚的实际施工情况。经过核实,该工地当晚并未进行施工作业。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关系居民生活质量的民生大事。执法队员介绍,在日常工作中,对于“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工单,执法队历来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尤其是调查处理噪声投诉件时更是积极沟通、以案释法,一方面有效提高执法对象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解决好关键小事、争取群众的理解。
于是,执法队员坚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明确告知施工单位夜间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违规夜间施工,切实控制施工噪音,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干扰。
其实,夜间噪声产生原因复杂,除了靠执法队一家的管理之外,还可以互动起来积极探索“软治理”,形成及时发现、联合整治的多元、合力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质效。
针对夜间噪声出现的特点,执法队通过增加巡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违规夜间施工行为。同时,执法队还加强与社区、物业以及施工方等沟通协调,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及时向居民反馈投诉处理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
执法队员表示,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污染是关键一步。执法队会协助、督促施工方优化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有效降噪措施,也会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城管执法局、网络
撰稿:闫 漫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