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复合型人才、科若

文|科若

中国影史首部百亿票房影片诞生了!

截至2月13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且超过《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17名和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前3名。


史无前例的百亿票房和全民力挺的背后,是138家动画公司与视效公司、4000多人的全力托举,包括可可豆动画、彩条屋动画、base、monk、红鲤动画、原力动画、华强方特、墨境天合、黑屋文化、深月十海、泥丸星等,既有头部公司,也有中小型团队。

据片方介绍,《哪吒2》的特效体量巨大,任何一场特效都涉及多个团队参与,不同的公司负责不同的环节,其中包括动画制作、三维资产、特效合成等。《哪吒2》身披的是国内优秀动画视效力量汇成的“万龙甲”!


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以来,“国漫崛起”的号角吹响十年,这十年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向前迈进的十年:

《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姜子牙》《长安三万里》《深海》以及《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雄狮少年》系列等中国动画电影接续登场,色彩渲染、画面特效、视听技术等不同层面的制作水准不断进步。

到了《哪吒2》,其制作流程的高效和团队协作标准的完善,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动画工业化能力的成熟,从剧本开发到后期制作的系统性分工,都为行业提供了经验模板。


01

成都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千鸟动画)也是参与《哪吒2》视效制作的其中一股重要力量。

千鸟动画负责人杨科在接受1905电影网采访中透露,在制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时候,可可豆建了一个群,群里是参与制作的合作伙伴们,群名叫“陈塘关保卫战”:

“每次他们有项目在群里面一喊,我们就冲了!因为在这个行业里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不多,所以大家都很团结,一旦有需要都会尽力去帮助。”


此次,千鸟动画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两场戏的视效制作,包括申公豹陈塘关会面李靖夫妇、申小豹死于申公豹怀中,以及三龙叛变围困陈塘关、申公豹战三龙、哪吒敖丙战三龙,两场戏总共时长约10分钟。

几乎全公司100多人参与其中,前后投入制作约两年时间。虽然负责的时长只有约10分钟,却有不小的难度与挑战。

“第一个是海浪,因为需要解算,所以对海浪的形态控制会进行反复的调整和尝试;第二个是树木连根拔起涉及到的特效元素比较多,细节要求会比较高; 第三个是海妖从时空裂隙跳出来,海妖的数量比较多,每一个身后还要绑一根铁链,制作的流程和难度比较大,我们最开始用Miarmy的流程进行测试,后来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调整,最终决定在Houdini里面制作,经过多次打磨后才呈现出了导演饺子满意的最终效果。 ”


杨科提到,影片涉及的数字资产量非常庞大,一个镜头里就有上百个角色,还要做出陈塘关战损后的环境样貌,需要不断升级技术设备才能支撑完成这些高要求的视效场面。

在制作过程中,申小豹死于申公豹怀中这场戏令杨科印象深刻:“申公豹哭的表情镜头反复修改,改了三个月,流眼泪的特效看上去简单,我们也反复去打磨,哪只眼睛先落泪、落到哪个地方、怎么配合他的表情,花了很长时间。导演比较看重这场戏要给观众的情绪,希望所有细节都能传递到观众心里。”

在他看来,文戏反倒是这部视效动作大片更难制作的部分,“如何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配合情绪变化的节奏,文戏相对来说会更难一些,我们团队做最多的也是文戏。”电影最终实现大规模战斗场景与细腻表情刻画的平衡。

“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这边的人会直接过去,或者他们那边的人直接过来,中午吃饭碰见我们也会聊”。因为千鸟动画和可可豆都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两家公司离得很近,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随时可以当面沟通问题、解决问题。

02

导演饺子透露,《哪吒2》曾希望找国际制作团队来帮助完成重点镜头,但效果不理想,最终还是交给国内团队用心打磨、兜底,才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哪怕我们找到一些顶级的视效团队,但因为我们是中国的项目,难免会对我们带有傲慢与偏见,不是创作的心态,是‘接包’的心态。也许它是一个顶级的工作室,但可能用三流的人员来完成我们的项目。”

《哪吒2》的镜头数量达2427个,特效镜头占1948个,角色数量更是第一部的三倍。如果没有依靠来自全国各地的动画电影人的共同合作,实在难以完成。


除了千鸟动画,例如来自浙江的泥丸星主要负责“洪流对撞”的高潮场面特效,20多秒的7个镜头打磨8个月;

来自北京的深海十月团队主要制作申正道和灵珠版哪吒打斗场次,来自深圳的华强方特主要负责这一场次深山密林的瀑布特效,由6名资深特效艺术家奋战三个月完成;

来自江苏的原力动画主要负责三龙王出场和围困陈塘关的特效场次;来自江西的幻影疯爆团队参与玉虚宫穹顶特效镜头的制作,数十秒镜头历时三个月......


杨科坦言,“我们做动画的人,心里一直都憋着一口气。电影里有一场戏,所有的海底妖兽帮助哪吒和敖丙冲破鼎盖,我就会感觉像我们整个行业的人一样,希望能够出现一、两部振奋人心的动画,冲破大家曾经可能对动画电影的固有印象。”

“而没有工业化的流程,是没有办法支撑像《哪吒2》这样大规模的动画制作。”《哪吒2》片尾字幕里排在前列的动画公司基本上都达到了成熟的工业化程度,才能够承接这么大体量的工作。


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当时以9.54亿票房创造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标志性事件。

杨科回忆,他们起初制作独立动画,收入很低,《大圣归来》后乘着国漫崛起的旋风,开始有机会陆续接到动画长片的后期制作工作,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深海》《茶啊二中》等动画电影的视效制作,也参与到游戏CG,制作了《王者荣耀》宫本武藏的CG动画《无双》。


从2015年开始,国内涌现一大批动画制作公司,动画行业也开始向工业化方向转型。“在这十年来,我们都在想如何做出高质量的动画电影,去搭建团队、培养新人、完善流程。公司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前前后后挣的钱都投进去了,累积有上亿经费投入到工业化流程的搭建中。”杨科说。

许多国内动画公司这些年来都是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创作实践、技术升级和人才培养,在长期主义的理念坚持下,逐步搭建起标准流程化的工作模式。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50亿+票房的神话,再一次掀起国漫热议潮,当时业内举行论坛围绕“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化”的主题进行探讨。《风语咒》制片人张旋提到有些国内公司已经提前实现工业化,但大多数中小团队还处在工业化转型之中。

“中国动画的工业化在多年前看来是一个神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做《哪吒》的最早期完全是处在一种原始状态。”《哪吒》系列制片刘文章谈到在动画电影工业化中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的重要性,而协作是关键前提,既要保证导演和团队的认知思维达成一致,也要达成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

“《哪吒》第一部的片尾名单大概有六、七十家,所以我们就遇到了大量的协作问题。各家公司的有各自的标准和流程,就会产生各种碰撞。”在他看来,未来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业化如果能把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标准建立起来,整个行业都会大不一样。


六年过去了,越来越多动画公司构建起完善的工业化体系,《哪吒2》由138家公司合力协作,相比第一部的团队规模更大、制作难度也更高,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提到制作期间要“反复修改”,“死磕每一个镜头”,不停的去理解导演想要的效果,尝试多个版本。

《哪吒2》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部票房爆款,更通过市场验证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的可能性。业内都期待后续能吸引更多资本、人才涌入动画赛道,高票房带来的收益可以反哺技术研发,形成“内容-技术-市场”的正向循环,全流程、全产业链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的再升级!

/ MORE /

↓↓↓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