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突破10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电影!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全球票房破百亿的现象级作品。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多个影院热门场次的点映预售开卖不久就售罄,《纽约时报》在报道标题中直言“谁还需要好莱坞?”《哪吒2》的成功绝非偶然,这个调皮可爱的“魔童”正脚踩风火轮、身缠混天绫,以雷霆之势刷新着世界对中国又一创造能力的认知。

《哪吒2》大量“圈粉”的背后,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的“破壁共生”。明代《封神演义》中那个"剔骨还父"的悲情少年,在导演饺子的重构下蜕变为掌握自身命运的现代精神符号。影片中的传统神话元素让观众在当代生活的框架中看到新意,不少网友表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正契合了年轻人的精神特质。

既保留神话的辨识度,又赋予其时代共鸣,中国动画人正在摆脱对西方电影从审美到叙事的模仿,实现东方美学的“文化复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将之归纳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长期的文脉积累以及优秀的当代转化”。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评价说:“我国的动画电影等文化产品正从传统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实现当代新变,进入到世界主流文化产品竞争的历史舞台。”用时代精神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神话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活化的文化基因。

若说文化内核是灵魂,技术突破和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精神则是《哪吒2》横扫市场的硬实力。5年多的精雕细琢、1900多个特效镜头、“洪流大战” “锁链群舞”等震撼场景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打磨刻画。参与电影制作的特效师在采访中称要被导演的高要求“逼疯”。其实,每一个建模、每一个特效镜头,背后都是中国电影工业和数字技术水平的进步在支撑。

从《大圣归来》到《长安三万里》再到《哪吒》系列,中国动画人从技术追赶到文化自信,从人才匮乏到生态繁荣,这条崛起之路恰恰证明了,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全球文化产业版图中脱颖而出。一个细节是,《哪吒2》片尾谢幕时,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名单,《流浪地球》《白蛇》《长安三万里》《熊出没》等作品的特效制作团队都参与其中。全行业的团结托举起《哪吒2》的产业丰碑,让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完成了一次蜕变。

《哪吒2》的成功展现了中国电影的无限可能,中国电影有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有将其创新型转化、构建自己美学体系的能力,更有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勇气和锐气。

从“爆款”到“生态”的跨越,中国电影还需要继续过关斩将,才能“踏出一条路,扭转这乾坤”。如何将"现象级爆款"转化为持续的文化生产力,仍需整个行业保持"死磕"的创作初心,将“哪吒模式”沉淀为可持续的创作方法论。相信中国电影行业一定能涌现出更多与国家文化实力和人民文化需要相匹配的优秀作品,攀登下一个高峰!(陆泽楠)

来源 | 环球时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