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蛟龙行动》映后大合影
昨天是元宵节,您吃汤圆了吗?
北方人叫元宵,我昨天一人,没怎么吃汤圆,跑到电影院里看了一场电影。
咱们平时谈军事、谈国际,昨天就去看了《蛟龙行动》。
尽管网上对它的评价不佳,我看完后觉得挺不错的。哪不好了呢?有好有坏,咱先一点点地说,先谈谈好的方面。
第一点,这是一部真正的大制作,良心制作。
电影从头到尾两个多小时,完全没有尿点,紧张感持续不断。
而且拍摄的画面非常逼真,无论是打斗场面还是潜艇里的作战,都很有临场感。
这样的制作,如果这次遭遇滑铁卢,今后谁还敢拍这种大场面的战争片呢?
投入太大了,整个潜艇的内部构造拍得特别难,尤其是在潜艇作战的场景,尤其真实。
虽然别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一,但作为一个军事迷,作为喜欢军事的朋友,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它和好莱坞那些大片相比,真的不遑多让,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好莱坞一些大的制作。
十个亿的投资确实没有浪费,这部电影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经典的潜艇作战片。
再有,它的打斗场面非常精彩。
图为电影宣传海报
在电影中,军人打仗并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简单直接。
几下就能把对方制服,甚至直接扭断脖子。战争就是这样,直白且有效。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也是军迷的电影。喜欢军事的朋友看这部电影不亏。
当然,也有人调侃其中的细节,舰长怎么在危险时刻吹起口琴了。
其实,这个情节并不妨碍整体观看体验,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好。
它表现的是在面对危险时,做了所有努力后,大家需要沉下心来,因为已经尽力了。
这个情节反映了在最紧张的时刻,仍然能保持冷静。
大家的标准不同,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船员们演奏音乐让大家感动,觉得很伟大、很壮观。
而在这部电影中,前级指挥官在关键时刻吹口琴,让大家深呼吸、放松下来,给人一种力量。
这些细节批评者说不好,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图为电影剧照
第三,这部电影的演技真的很卖力。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鲜肉演员,演技不够好,甚至连马都骑不好,拿着棍子在那里晃。
与之不同,电影中的演员都是真刀真枪,尤其是在雨中、泥水里训练的场景,真刀真枪地刺中目标。
这种场面越来越难得看到,展现出真正的硬汉风采,值得一看。我总是说男人要追求硬汉魅力,真正的男人电影是越来越少了。
所以,对于喜欢这种类型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确实值得一看。
为什么我经常提到男人、军迷?因为每部电影都有固定的观众群体,你不可能拍一部电影男女观众都叫好,那叫“西游记”。
你要拍好,才能满足特定的观众需求。
这部电影拍得非常适合男性观众,但也有一些缺点,客观来说,值得评价。
图为电影打斗细节
第一点,电影里几乎没有女性角色。在春节这个时候,大家通常是全家老小一起去看电影,吃着爆米花,享受天伦之乐。
但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打斗场面,稍微不那么喜欢军事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很难看下去。
尤其是带着孩子或者妻子一起去看的话,可能会有点困难。
比如,老婆孩子看了半天,可能会抱怨:“怎么连个女人都没有?”
这让我回想起007系列,总会有007女郎,但在这部电影里,我就看到一个佟莉,唯一的女性角色在后半场出现,却很快就死了。
这样的设置让我感到疑惑。毕竟,电影里不应该完全没有女性角色,哪怕是梁山108将也有扈三娘和孙二娘这样的重要女性角色。
女性角色的缺失,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这部电影不够完整。
图为《长津湖》剧照
第二点,电影里的敌人设定不够清晰。
在许多军事大片中,敌我双方通常是很明确的,像《长津湖》或者《狙击手》那类影片,敌人非常明确,观众可以感受到我们战胜敌人后的热血沸腾。
但在这部电影里,敌人有些模糊,反派是恐怖分子,但为什么这些恐怖分子要发动海啸,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没有交代清楚。
虽然电影中的对话暗示了敌人的潜艇来自美国,但并没有明确说出美国是如何与恐怖分子勾结的。甚至没有交代为什么要制造这么大的灾难,来对抗亚太地区国家。
这种不够明确的敌人设定,缺少了让观众激动的那种“我们战胜了敌人”的感觉。
图为电影中的核潜艇
最后一点,电影的专业性太强。就像有些高端的餐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一样,这部电影的专业性也让不少非军事迷的观众感到排斥。
就像饭店里,大家喜欢黄焖鸡米饭,而不是米其林餐厅的高级菜肴——虽然米其林餐厅的餐点质量非常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或理解。
电影中涉及了大量潜艇相关的专业术语,如声呐、主动攻击等,这些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会很难理解。
即使是我这样对军事略有了解的人,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专业词汇,让我感到有点困惑,需要回去查资料。
就像以前我招待非洲客人,我请他去大董,花了那么多钱,看不懂啊,后来我说,到了一个地方,我说给你买上50块钱的炸鸡,一大堆吃的特别开心。
电影的专业性虽然为军事迷提供了更真实的体验,但它也将一些非军事迷的观众排除在外。
同样,电影并非为所有观众所设计,它更多是为那些喜欢硬汉、喜欢激烈打斗和紧张剧情的观众准备的。
因此,作为一部面向军事迷和喜欢男人戏的电影,它还是值得强力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