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晋中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把握党中央及省委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科学判断和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省委赋予晋中“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的期望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激励全市上下干字当头、久久为功,干出“奋勇争先”的精气神,交出“奋勇争先”的成绩单。

凝心聚力,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及省委部署要求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分析经济形势、做好今后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要求,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三晋大地落地见效。晋中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领会、一体贯彻,坚决抓好工作落实。

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把握五个“必须统筹好”的科学方法论,自觉从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分专题、分领域逐项研究,坚决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工作要求,找准抓落实的结合点、谋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实际成效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召开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照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精准把握晋中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对标预期目标安排,逐条分析、逐项梳理、逐一分解,细化晋中落实举措。统筹部署各项工作,夯实产业和项目“两个支撑”,抓牢企业家和党员干部“两支队伍”,做到重点把握到位、任务明确到位、举措落实到位。

进一步把准晋中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分析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辩证法”,既看到晋中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绩,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和增速实现“双跃升”,三次产业结构趋优,“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步伐更加有力;又认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困难和不足,抢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乘势而进、克难奋发,努力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开创工作新局面,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扎实基础。

奋发有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是山西省牢记嘱托勇担重大使命的必答之题,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的必由之路,是破解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之策。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晋中锚定目标不动摇,大力实施“156”战略举措,持续优化“五张牌”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五篇大文章,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做足优势、激活潜力、深挖动能,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产业向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省委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久久为功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晋中坚持工业立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新质生产力兴市,充分发挥21所驻市高校、34.6万名师生这一科教人才资源集聚优势,打通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通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晋创谷·晋中”科创平台全省第3家挂牌,构建大学城、农高区、综改示范区“一城双区”创新模块,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加快制定出台《晋中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以563家新质生产力企业为重点,打造煤炭、焦化和冶金、文旅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新能源(醇氢)汽车、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材料等五百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低空经济、医疗健康、新能源、食品加工、人工智能等一批百亿级成长性产业增长极的“产业矩阵”,加快构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体现晋中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新质化提速,数智化赋能、绿色化转型,煤炭先进产能占比98%、焦化产业运行先进产能100%,冶金食品、玻璃等产业实现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聚焦发力培育新能源(醇氢)汽车、新材料、医疗健康、优势特色装备、光伏、信创、固废、“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久久为功做大新能源(醇氢)汽车产业链,吉利晋中基地成为全省链主企业,规模最大、链条最长、资质最全,去年实现吉利汽车乘用车新车型导入和重卡全产业链建设,“规模化量产、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迈向产值500亿目标;协同发展甲醇装备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绿色甲醇制造项目,绿色甲醇装备研发输出,以点带面引领先进制造业振兴升级。现代服务业模式化创新,二三产联动、场景前移,丰富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场景,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进现代新型物流业态,做实数实融合,建设全市首个智算中心,申报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国家试点,创建省级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配套的新型服务业生态。

项目向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省委要求,要全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晋中坚持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把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主抓手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扩消费与促投资两手发力,抢抓“两新”“两重”政策机遇,建立消费品“1+4”政策支持体系,扩围加力持续推进汽车、电动自行车、家装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更多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数字等新型消费,打造“奥莱”“双万达”“未来无限城”“晋商公园带”山西中部城市群消费新地标。

突出项目总量、质量、体量,建强“2+9”开发区主战场、主平台、主引擎,激活产业链、专业镇、产业园,打造“十百千”工业企业和“百千万”转型项目“双矩阵”,全市百亿企业由3户增加至8户,年内有望达10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全省最多。上榜全省民企百强数量连续4年全省第一。加力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山西光存信息存储产业园、低空经济示范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批新质生产力示范项目建设投用,推动晋中开发区晋能光伏、昔阳尚太锂电、灵石东方希望等一批重大项目达产达效,全力争取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项目,以实实在在的投资总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旅向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省委要求,以非常之力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晋中有老天爷赐予的壮美风光、老祖宗留下的丰富遗产、老前辈传承的红色记忆、老百姓创造的非遗文化等丰厚文旅资源优势,以非常之力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是晋中应尽之责,是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的题中之义。我们坚持文物保护与文旅发展协同发力,努力把特色做到最特,把优势做到极致,打造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大地上的博物馆”。构建融合生态,大力实施“双百”工程,擦亮“晋商故里”金字招牌,加快钟村墓地考古发现研究和保护性利用,放大过境免签240小时政策利好,拓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与太原协同建设旅游门户城市。

丰富产业业态,做好“文旅+文创”“文旅+文博”“文旅+康养”产业,加快文旅业与工农商康体健跨界融合,统筹发展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研学经济、假日经济,再打造一批精品演艺剧目,持续放大《黑神话:悟空》效应,擦亮“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新IP。完善发展形态,深化交旅融合,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建设一批乡村旅游驿站,培育一批旅游名城名县名镇名村,构建全域县县有特色,全季时时有亮点,全龄人人都向往的大旅游格局,叫响“旅游满意在晋中”品牌,加快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


大学城三馆

增长向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省委要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晋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晋中。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精力打好王庄桥南断面达Ⅲ类、汾河谷地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管控“两个攻坚战”。“一泓清水入黄河”省级44项重点工程总开工率和总完工率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年内剩余省级14项工程全部完成。

稳步治水兴水节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四水四定”,持续推进“五水综改”,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推动东山供水工程运行达效,夯实中部城市群供水保障。持续推广灵石水权交易试点经验,用足天上水、用好地表水、涵养地下水、保障生态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降耗减碳绿色发展。有序实施碳达峰晋中行动,纵深推进能源革命,发挥煤制甲醇等要素成本优势,促进煤炭原料化、高值化高效利用。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大文章,加快介休安泰“零碳”产业园等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榆社、武乡、左权西等区块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左权箕山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工业、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中航兰田

城乡向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省委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晋中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城市群城市核、县城、县域、乡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主动融入和服务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错位布局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链项目,加力推进平台经济、飞地经济等合作模式,拓展公共服务事项内涵外延,推动便捷交通圈、高效服务圈、错位产业圈、多元消费圈、优质生活圈“五圈联动”。

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晋中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启动总投资556亿元的215个项目,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推进一批老旧小区、综合管网、城乡道路、公用基础设施改造,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让更多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率先从市级层面制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每县壮大1个主导产业、培育1个优势产业、布局1个未来产业,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建立联动帮扶机制,探索经济大县帮扶经济小县、产业大镇支持产业小镇、相邻县份互为结对等举措,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统筹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再打造4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提档升级村,推进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干字当头,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力。省委要求,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靠真抓实干。经济工作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我们要牢牢抓在手上,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统筹各方各条战线,强内力、聚合力、提效力,形成各个出力、狠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激发干的志气。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议、财经委会议、深改委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审议重要规划、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市直各部门统筹谋划、推动落实,对确定的工作任务,逐项制定方案、明确对策压实责任;对存在的难题堵点,运用改革的办法,抓住主要矛盾、深化分析研判、拿出破题举措,确保每个问题都有解优解、每项部署都见行见效、每项工作都抓早抓实,做到步步推进、序时有度。

强化干的状态。树牢正确政绩观,加强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用好“四精四账”工作法,对重大任务、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实行台账式、清单化管理,有效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以结果论英雄、以成效看成败,引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为民办实事上。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寿阳县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示范引领,推动各县(区、市)同题共答,既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又解决“大马拉小车”问题,全市域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加强经济宣传和政策解读,打好认知战、唱响光明论、凝聚正能量,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经济形势,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创优干的环境。加大正向激励,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用好“五个一批”机制,推动能上能下,大胆“上”一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同时“下”一批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干部,激励鞭策干部勇于担责、敢于创新,做行动派、当实干家。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落实落地“三个区分开来”,制定出台《关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旗帜鲜明为党员干部撑腰鼓劲的实施办法》,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让干部心无旁骛大胆闯、大胆试、加油干。(作者系中共晋中市委书记)

原标题:常书铭:努力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来源:《前进》杂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