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呼和浩特2月13日电 (记者 寇雅楠)近日,记者从内蒙古商务厅获悉,内蒙古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共建成208个便民生活圈,覆盖408个社区,服务居民超454万人。商务部确定乌海市为全国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先后确定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为国家第二批试点,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为国家第三批试点,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为国家第四批试点。

改善消费条件,丰富消费业态,社区居民消费更舒心。内蒙古商务厅鼓励各试点盟市在社区居民“家门口”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在居民“家周边”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类提升业态。一是发展“一店一早”提高生活品质,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全区推动3306个连锁便利店、2319个综合超市、5265个早餐小吃店进社区,不断增加网点密度,丰富早餐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二是补齐“一菜一修”提供生活便利,支持菜市场(菜店)标准化改造,规范有序发展“小修小补”维修点。全区推动228个标准化菜市场、3807个生鲜菜店提升环境卫生和商品质量,引导1607个集修鞋、配钥匙功能于一体的维修点提供平价维修服务。三是服务“一老一小”提升幸福感受,探索发展利用配套设施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服务。推动试点地区697个家政店、451个养老站点、579个托育机构进社区,提供家政、养老、托育等平价服务。乌海市累计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34.7万人次。全年完成适老化改造提升任务812户。家庭医生与重点人群签约率已达92.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7%以上,超出国家、自治区2025年目标任务7.6个百分点。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服务,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机构33家,托位2334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2个,已建成试点生活圈全部嵌入托育机构。

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多元消费,社区商业业态更丰富。一是激发服务消费活力,推动传统商圈转型升级,拓展特色餐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等服务功能,全区试点地区圈内455个运动健身房、253个新式书店深受新消费群体青睐。二是促进融合协同发展,赤峰市推动大型商圈组建党建联盟,大幅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率,同时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宣讲等活动。二是发展新型商业模式,锡林郭勒盟不断提高便民圈内商业品牌连锁化覆盖率,同时引导连锁店向社区融合。推动线下实体店通过线上销售平台、第三方跑腿平台合作等方式,与大型商业体共同利用商业空间,补齐老旧店面基础设施短板,共同打造便民商圈。

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水平,不断推动生活便利化。一是推动提升零售企业智慧化水平,试点地区支持加快布局自助结算、智能导购、电子支付等数字设施,鼓励传统商圈增设户外智能停车导引电子屏。二是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地图”,构建智慧服务平台,鼓励在智慧服务平台上完善超市、社区菜店、理发店、早餐店、洗衣店等各类商业业态点位。

据了解,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工作,推广全域先行区试点城市典型经验,推动各地加快建设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高品质便民生活圈”2.0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