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一、案件背景
孙宇杰与林婉君于1970 年结婚,婚后育有长子孙浩宇和次子孙浩阳。婚后,孙宇杰与林婉君通过单位福利分房取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房屋,该房屋成为家庭财产的一部分。
2017 年,房地产市场处于相对平稳发展阶段,房价波动较小,民众购房、换房需求趋于理性。孙宇杰与林婉君基于家庭未来规划,考虑自身养老及子女财产分配,决定处置家庭房产。
2017 年 4 月 24 日,孙宇杰、林婉君、孙浩宇、孙浩阳四方签订《协议书》。协议约定,孙宇杰与林婉君将名下北京市西城区房屋赠与长子孙浩宇,在二人健在时,该房屋使用权归他们所有,且孙浩宇和孙浩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若一方未尽责赡养,父母有权追讨之前赠与其的房产或现金。
同年7 月 17 日,为完成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孙宇杰与孙浩宇单独订立《赠与合同》,该合同主要围绕房屋产权转移进行约定,与 4 月 24 日的《协议书》在内容和目的上存在差异。房屋过户至孙浩宇名下后,家庭房产分配初步完成。
随着时间推移,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父母与子女在生活习惯、观念等方面出现差异,矛盾逐渐显现。同时,尽管房地产市场整体平稳,但区域房价存在波动,房屋价值发生变化。这些因素致使原本的家庭房产分配格局出现变化,为后续纠纷埋下隐患。最终,孙浩宇及儿媳李女士擅自处置赠与房产,引发围绕房屋赠与合同的诉讼。
二、案件经过
(一)原告主张
原告孙宇杰、林婉君要求撤销对被告孙浩宇的房屋赠与,并要求被告与第三人李女士共同支付房屋折价款822 万元,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他们指出,2017 年 4 月 24 日签订的《协议书》约定,在二原告健在时,房屋使用权归原告,被告有赡养义务,否则原告有权追讨赠与房产。然而,被告及第三人在 2020 年 10 月 18 日未经同意擅自出售房屋,致使原告丧失房屋使用权,被告未履行赠与合同义务,理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被告抗辩
被告孙浩宇与第三人李女士辩称,原告第一项诉讼请求法律依据不足,案由与请求不符,且撤销赠与可能影响第三方利益,应追加第三方为当事人。他们认为应以2017 年 7 月 17 日的《赠与合同》为准,该合同未涉及原告居住使用房产问题,被告无违约行为。即便依据 4 月 24 日合同,原告也无权撤销赠与,因为合同约定是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才追讨房产,且房屋使用权未依法登记,孙浩宇作为所有权人有权处置房屋。此外,孙浩宇卖房是为改善居住环境,已购置两套房屋保障原告居住。
(三)法院查明
法院查明,原告夫妻婚后通过单位福利分房取得案涉房屋。2017 年 4 月 24 日,家庭成员签订《协议书》,约定房产赠与孙浩宇,父母健在时使用权归父母,子女有赡养义务。同年 7 月 17 日,孙宇杰与孙浩宇订立《赠与合同》,随后房屋过户至孙浩宇名下。2020 年 10 月 18 日,孙浩宇出售房屋,2021 年 2 月 22 日告知原告。庭审中,证人高某娟称林婉君同意卖房换房,但原告不予认可。法院还查明,此前案外人周逸飞诉孙宇杰等人物权保护纠纷,法院认定孙浩宇出售房屋导致原告无法按约居住,属于违约。
三、裁判结果
撤销孙宇杰、林婉君将北京市西城区房屋对孙浩宇的赠与。
孙浩宇与李女士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共同向孙宇杰、林婉君给付房屋出售款8220000 元。
四、案件分析
(一)合同效力与义务认定
从合同效力来看,2017 年 4 月 24 日的《协议书》和 7 月 17 日的《赠与合同》存在争议。通过对合同目的、签订背景及当事人陈述的综合分析,认定 4 月 24 日合同为调整各方权利义务的依据。该合同明确约定了房屋使用权和赡养义务,被告出售房屋的行为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义务,构成违约。
(二)证据运用与事实认定
在证据运用上,充分利用了两份合同、手机信息、证人证言以及另案判决书等证据。手机信息证明被告在原告不知情时处分房屋,另案判决书认定被告违约,有力地支持了原告的主张。证人证言因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且无其他证据佐证,未被采信,进一步凸显了证据链的完整性和重要性。
(三)法律适用与责任承担
根据赠与合同相关法律规定,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义务,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并要求返还财产。被告出售房屋的行为严重侵害原告权益,符合撤销赠与条件。由于被告与第三人是夫妻关系,共同享受受赠财产权益,应共同承担返还房屋出售款的义务。
五、办案心得
(一)精准把握合同关键条款
在处理赠与合同纠纷时,需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义务履行、权益分配等关键内容。本案中,对两份合同条款的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是胜诉的关键。要注意合同签订的背景、目的以及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避免被表面文字误导。
(二)全面收集和分析证据
证据是案件胜诉的基础。在本案中,不仅收集了直接相关的合同文件,还关注到手机信息、另案判决等间接证据。同时,对证人证言等证据进行了严格审查,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收集证据时,要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案件走向的线索。
(三)合理运用法律规定
熟悉赠与合同相关法律规定,准确适用法律条文。在本案中,依据赠与附义务的相关规定,成功主张撤销赠与并要求返还财产。在处理类似案件时,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法律知识,关注法律的最新动态,以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