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北京市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个平原新城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顺义区政府、大兴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昌平区政府、房山区政府等部门和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了五大平原新城的建设规划。

据了解,今年北京将实施一批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标志性工程,如实现R4线一期北段、19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快线开工建设,加快落地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宣武医院房山院区等。


2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图/首都之窗(李磊 摄)

全面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

何谓平原新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平原新城指顺义、大兴、亦庄经济开发区、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

建设平原新城是北京加快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环节。杨秀玲介绍,北京市将

以“四项赋能”全面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第一是战略赋能,落实新城功能定位,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塑造城市品牌。第二是要素赋能,顺应新城发展需要,改革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第三是品质赋能,持续加强高质量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施建设,推动超5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和超150公里高快速路建设,加快形成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环京周边地区半小时交通圈。第四是政策赋能,通过“一区一策”,量身定制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

记者在会上获悉,北京市今年将实施一批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标志性工程,如实现R4线一期北段、19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快线开工建设,围绕中德产业园站、新龙泽站等站点打造一批轨道微中心,加快落地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宣武医院房山院区等优质资源,试点建设花园城市示范街区,加快建设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北理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北京医药创新公园等高质量创新和产业承载空间。

顺义:R4线一期今年开工建设

在顺义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国际化类海外、临空经济先行区、产城融合国际新城是重要的关键词。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介绍,顺义设定了15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如到2030年:经济总量将突破33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500亿元、天竺综保区年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对外骨干交通廊道达到12条等。

在具体建设规划中,顺义区聚焦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宜居宜业三大领域。崔小浩介绍,在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地方面,将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能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完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升级、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到2030年,“五大高端制造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在对外开放领域,将促进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德(欧)经济技术双向合作”示范样板,办好“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等活动。此外,顺义目前已启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后续,将进一步打造类海外环境。在宜居宜业方面,顺义今年将开工建设R4线一期,项目建成后,市民从顺义燕京桥站坐车,无需换乘,10分钟即可到达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30多分钟到达东二环。还将加快推进京密高速、东部发展带联络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与中心城区、“三大科学城”快速连通。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大兴:将打造氢能产业集群

大兴区平原新城方案聚焦“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洋介绍,力争到2030年,实现“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开放协同水平进一步提高、宜业宜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发展目标。

在具体建设规划中,大兴区将点燃临空经济新引擎、壮大主导产业新优势、引领未来能源新变革、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刘洋介绍,大兴区将加强大兴机场航空资源配置,聚力壮大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千亿级临空经济产业规模。同时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主阵地,集聚资源要素,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构建生命健康“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两大廊道,辐射带动跨区域产业协作。大兴区还将以国际氢能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全面投用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出台加氢站数据采集等标准,积极参与建设北京市氢交易中心,推动氢碳交易向京津冀拓展,支持优质氢能企业做强扩能,聚焦高附加值环节强链补链,打造示范引领京津冀的氢能产业集群。此外,还将持续推进轨道交通R4线、19号线南延进程,高效推进大兴新城西片区开发建设和新城核心区城市更新,提速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安定医院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经开区:自动驾驶示范区将扩建至3000平方公里

北京经开区聚焦产业创新引领,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建设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生产性服务业营收达到“双万亿”规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突破万人。

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介绍,经开区将建设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打造政务、三医、交通等数据专区,构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加快北京奔驰技改、新车型上市,保障小米汽车产能持续爬坡,到2030年全区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建设汽车智造创新城;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建设,2030年覆盖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同时,经开区还将重点突破未来产业,加快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和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型液体火箭首飞和互联网卫星批产,高水平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街区”。布局新型显示、6G等领域,建设“量子未来产业社区”等。

此外,经开区还将加快推进多个惠民工程的实施。孔磊介绍,经开区正在积极推进亦庄线、5号线、10号线贯通运营及高效换乘,推进8号线东延至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逐步增加亦庄火车站列车开行数量,推动实现职住“幸福”通勤。同时打造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年轻潮玩新场景。还将建设南海子公园国际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凉水河、通明湖、嘉会湖和10条品牌绿道建设,构建“两带、四廊、五核”的花园城市格局。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昌平:将建30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

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GDP较2020年翻一番、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较2023年翻一番、重点产业功能区地均收入每平方公里达到350亿元等15项指标。

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晓东介绍,昌平区将深化校城、央城、研城、产城融合,将未来科学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昌平国家实验室以及央企研究院、在昌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推动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未来大学科技园等项目建设。系统布局高能级专业孵化器、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提速生命园三期、沙河高教园四期开发建设。

昌平是北京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未来产业主阵地。刘晓东介绍,产品将深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能源互联网、氢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细分赛道,加快国际医疗器械城、未来星科低碳产业园等项目投产,同时推动央企参建未来科学城取得新突破。昌平区还将围绕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园,打造北京北部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等。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房山:11个校园重点项目今年开工

科教融合、新质智造是房山区平原新城建设的焦点。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底志欣介绍,房山区正在以“构建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为目标,举全区之力支撑好良乡大学城发展。今年,入驻高校11个校园重点项目将开工建设,同时持续完善校园周边商业、医疗等设施,打造涵盖城市画廊、河边绿道的“花园式大学城”。

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成为房山区打造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底志欣介绍,房山区正在打造创新创业创意的智慧高地,将全面启动北理工国家级创新平台集群建设,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设良乡大学城科技园,设立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让各类创新主体在大学城深度融合、形成倍增效应。还将在开放1100多门共享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高校之间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互动。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房山区将加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稳妥推进储能示范应用。“作为全市唯一具备氢能‘制储运加’完整产业体系的地区,房山正积极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底志欣说,“同时,房山区也是北京市独有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我们将不断引进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办好京津冀石墨烯大会,打造京津冀‘材料谷’。持续拓展石墨烯应用场景,比如房山区一家专注于石墨烯热管理技术的科技企业,正在为亚冬会增添一抹独特的科技温暖。”

此外,记者了解到,房山区还将聚焦智能应急装备与现代交通装备、拓展应急救援应用场景,加快相关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联动涿州、涞水等周边城市,高标准建设低空安全应急产业园。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