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对话策展人王澈——
探寻福建传统民俗背后的文化密码。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以及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东南沿海一带的传统民俗文化逐步走向台前,祈求诸事顺利的“游神”;祭奠海神、悼念海上英灵,祈求渔发利市的“送王船”;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的“拜天公”;祈求人丁兴旺的拔拔灯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在全网引起轰动。
福建游神,无 上至尊宫迁宫大游
(高骨神将108尊,矮骨神将36尊) ▐
一方面,我们被这些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震撼,另一方面,也不禁好奇:为何福建能将如此多的民俗完好地传承至今?正是这种神秘而鲜活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身探索,试图在其中捕捉信仰的灵光与历史的脉动。
正如策展人王澈曾在朋友圈中写道的那样:“不要低估福建人‘造神’的决心。”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福建深厚的信仰文化,也为“走神”这一独特的艺术项目埋下了伏笔。
在王澈看来,艺术实践与旅行、民俗文化密不可分,而“走神”正是在这种情境下诞生的一场关于艺术的行走。它带着一种漫游的心态,探索福建的信仰与民俗文化,仿佛推开了一扇历史和民俗的门缝,温暖而神秘。
“‘走神’是一个为期十年的项目,以福建省的五个地区为地点,每两年深入一个地区。此前,我们已经走过了闽东和闽南。福建山多“神”多,历史上并非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保留了许多生动、复杂且激昂的民间信仰。我们团队以‘走神’的心态行走福建,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观神、拜神和行走,也让我从紧张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中出走,当然也是一次学习和感知的过程。”王澈解释道。
“走神”第二回行走路线,银坎保绘制 ▐
“之前在闽东和闽南的行走的过程中,有许多吸引我的地方,”王澈回忆道。“比如妈祖有身份证,要坐飞机去巡视她的信仰之地;还有各种形式的游神活动,永春的‘炸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仿佛能让年轻人激烈成长,老年人也不显没落,就像一个社会中最基础的单位依然充满生机;还有闽东的廊桥,既充满建筑的美感,又是一个多功能的公共空间。”
“走神”第一回行走路线,银坎保绘制 ▐
银坎保绘制作品 ▐
策展人张营营,在两年前“走神”之后也深有感触:“我开始主动关注途经的每一处小景的别致,每一抔土的颜色与肌理,也开始关心“其他”,诸如神。参庙拜神,是行走项目的重点。外来神、本地神、大神、小神、天上的神、人间的神、动物神,我们通通关注,并予以同样的香火。对于一个不怎么迷信神的人来说,很容易做到将大小神们平等看待——平均它们的法力、威严与慈悲。
在这里,寺庙与人的联系很强,当地人对于本村神的“信赖”似乎要大于他村之神,有时在庙门口,能看到几个老人围坐一旁,煮一壶茶,晒着太阳,唠着家常。我想,本地神听他们唠久了,自然会知道村里的家长里短更多,也就更知道该如何“施展法力”了。”
摄于隐峰禅寺 ▐
顺昌县城 ▐
这是人神共存的良好案例。他们互相尊重——人敬神,神尊重或凝聚当地民俗,并提供信仰。村民在庙堂上喝茶 ,神也不会怪罪。
今年是“走神”项目的第五年,也是第三届。王澈与同行的艺术家们来到了闽北。和以往相同的是他们不规划具体的行程,而是以一种发散性、漫游式的方式展开行走。相较于大城市,他们更倾向于深入县城及以下的地区。“做艺术其实就是做文化,需要特别广阔的地理视野,也需要更多的地域知识课。”仿佛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触摸到民间的现实与信仰的脉搏。
摄于三合台乡寺 ▐
摄于定风寺 ▐
相较于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东南丘陵,尤其是福建,似乎隐藏着更多神秘的气息。自古以来,由于群山连绵、道路险阻,福建成为许多中原望族避乱迁徙的安身之所,也因此, 这种地理隔离也使得外部文化影响较少,福建的民俗得以保存得更为完整、原始。
因为交通闭塞,使得各地的民俗信仰各具特色。相较于闽北,闽东与闽南因临海而多了一片广阔的海洋空间,宗教信仰也随之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异。闽北自古有猴、蛇等动物崇拜,而闽东、闽南则更多信奉海神、河神。这种差异不仅源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也与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相关。闽南经济繁盛,民间信仰表现得尤为热烈,祭祀活动规模庞大、仪式隆重;相比之下,闽北与闽东的祭祀形式更趋于简化,但信仰的结构却仍然保持相似的内核。
摄于轮藏寺 ▐
摄于郑魏村福善堂 ▐
“好的寺院,往往择址于山水之间。”在五年的行走中,王澈攀登了福建大大小小的百座山峰,试图在山河的脉络间捕捉信仰的踪迹。“好的寺院,总会依山傍水而建,与山的关系不仅塑造着一种独特的氛围,甚至营造出某种能量场,使寺中的神明更显灵气。因此,我在选择探访寺院时,常常会从地图上观察其与周边山川的关系。例如定风寺、宝山寺,皆是在地势与气息相宜之处择址而建。”
在闽北,你可以看到几乎每个村落都建有庙宇,有些甚至与廊桥相互依存,形成独特的空间结构。它们既与河流相连,又依靠山体支撑,步入其中,仿佛能切身感受到建筑结构对空间秩序的塑造。这不仅是民俗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庙宇中的神祇,其配置与动线的安排同样讲究。“一座庙宇的存在,远不止是信仰的寄托,更是空间、文化与精神的交汇之地。”
摄于开元古观 ▐
摄于武夷山狐狸洞 ▐
然而,这次行走中最令王澈震撼的,莫过于位于闽北顺昌县合掌岩的万佛石窟——一座静默于山体间的石刻史诗。“这些石窟造像,不仅是佛陀菩萨在人间的化身,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些刀痕之下,镌刻的不仅是石像的轮廓,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魂脉。”
合掌岩像是一个现代的石窟群,像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一样,令人震撼,也感觉到一种现实主义魔幻,塑像的技术很好,一座山被挖空,可见决心之大,空间设计得很好,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
滑动查看更多 ▐
合掌岩的花岗岩山体,被雕凿成蜿蜒近200米、壁雕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的石窟群,窟内套窟,佛像林立,形制各异,规模浩大。自第一块石头被敲下,到如今这座气势恢宏的万佛石窟呈现于世人眼前,“顺昌石雕”非遗传承人张保海已在此倾注了二十年的心血。
这不仅是一场浩大的雕刻工程,更是一场对信仰与匠心的漫长朝圣。石窟中的万千佛像,见证着时间的流转,也映照着福建山水之间,人与神共存的坚韧信念。
摄于合掌岩万佛石窟▐
“这些仪式在今天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人的生活毕竟还是需要有仪式感、有精神寄托、有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感,以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安全感。”
正如上文所提,艺术实践与旅行、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在“走神”的过程中,这群艺术家不仅游历其间,更在“神性”中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深层美感。
福建的人神共居状态非常有烟火气,从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名人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等等,感觉人都有出处又有去处,很稳定的自洽的人生逻辑。
其次,福建人的宗族文化也衍生成一系列的生活生产模式,比如闽南地区,家族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宗族不仅在家族的内部有着深厚的联系,而且往往承担着宗教、礼仪、祭祀等社会职能。宗族文化强调血缘、家族传承和对先祖的崇敬,使得许多地方性民俗和信仰得以代代相传,成为一种持续不断的文化纽带。宗祠把人们紧紧连接在一起,一种凝聚力让人们的生活充满力量感,不破碎。
摄于郑魏村福善堂 ▐
“这些看似日常的状态都会给来参加的艺术家留下思考,对于创作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我的策展方式,很多经验是可以转换或者挪用到自己的工作上的,也有艺术家直接做一些创作。”王澈解释道。
定丰寺 ▐
夜宿半山寺,是闽东之行中最另一令王澈印象深刻的经历。
宝山寺坐落于海拔1300余米的山巅。由于未做详细规划,一行人抵达山顶时已近黄昏。暮色沉沉,寺院里传来悠远的钟声与诵经声,循声而去,踏入寺门的一刻,空气似乎变得清透,一种难以言喻的气息萦绕其间。众人很快决定留宿。
清晨的山顶寒意袭人,尽管住宿条件有限,却依然睡得安稳。凌晨五点半,在钟声和诵经声中醒来,日出二圣冢,当年的通天大圣和齐天大圣两兄弟合葬于宝山寺西南的山巅,两百年后西游记“齐天大圣”出现,逐渐多了一个猴像立于碑前,民间的信仰就在这半佛半道半巫半文学的状态中交织生长,挺生动。从山顶远眺众山俯卧,河流蜿蜒,是个风水高地,有齐天的心。感叹最早在此修行的人,选择地方的智慧以及审美。
观大圣祖庙日出 ▐
在回忆起这几年在网上备受关注的游神时,王澈也如实回答:“我没有专门去针对“游神”进行研究,”也没有把“走神”项目局限在游神上。但游神确实是福建民间信仰的重要仪式,各地神明会在不同时间从庙宇中被抬出,巡行辖区,人们沿途摆设供品、燃放烟花爆竹,以求驱邪迎福。
郑魏村游龙 ▐
其中王澈最感兴趣的,是神明的造像。
“我喜欢神明的造像,喜欢神明的多样,更喜欢福建人对于神明的信仰形式。”比如抬神,在闽南、潮汕地区,村民们会抬着大大小小的神轿,巡游至各家各户,抬神钻火堆,被抛进河里,被摇来晃去,摇得越用力就越有心,期望“神仙”为新一年带来好运,保佑渔业丰收。当然还有炸掉财神的胡子,也被称作“炸佛”,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祈求来年“浴火重生”。这些闽味“赛博朋克”,见证了神与人共乐,烟火气很重,信仰很日常,不那么“规矩”,充满创造力,也不那么单一,众神共治,人神“蹦迪”,一片昂扬的景象。”
广东省揭阳市 “炸老爷” ▐
“这种自由而富有创造力的信仰,与艺术创作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仪式的形式、视觉的张力,还是信仰背后的精神性,都能为艺术提供丰富的灵感。而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从自己的视角,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
在截稿之前,王澈一行人刚刚离开建瓯市迪口镇郑魏村,准备踏上新的旅程。临别时,村口的一位老爷爷对他们说道:
“路走不好,来刻一下桥。”以祈求未来顺遂。
值庆桥 ▐
这句朴实的祝愿,既是人的牵挂,也仿佛带着神性的照拂。在福建,信仰与生活从不分离,人在其中行走,神性便在其中浮现。
编辑:Ariana
排版:Julia
美编:姜黑勒久
摄影&“走神”项目参与人:蔡梦寒、老军、焦宁南、三川、金亚楠、贺勋、耿大有、于航、Alice 陈、浦潇月、蒋斐然、王澈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