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近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美国和法国海军联合举行的“2025太平洋斯特勒”演习正式拉开帷幕。演习的焦点之一,无疑是日本海自“加贺”号护卫舰的首次亮相,这艘经过大幅改装的舰船,虽被日本政府称为“多功能护卫舰”,但其与航母的相似度已经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与美法两国核动力航母同台竞技的背景下,这一行为显然具有深刻的战略含义。



“加贺”号自去年完成航母化改装以来,便成为日本“航母”政策的核心之一。尽管其未达到“纯血航母”的水平,但其巨大的航空起降能力、较强的远程打击能力、以及在海空对抗中的潜力,已经使它成为日本海军在全球海权博弈中的重要棋子。即便如此,与美法两国的“卡尔·文森”号和“戴高乐”号相比, “加贺”号的性能仍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航母吨位的差距上,还表现在舰载机起降能力、作战效率及全方位支援的能力上。

尽管如此,日本政府依然试图通过“加贺”号的亮相,提升其在国际军演中的话语权与地位。自卫队高层甚至声称,“‘加贺’号与‘戴高乐’号相比毫不逊色”,这种言辞显然是为了树立日本在海上作战中的崭新形象,增强其海上力量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这一策略并非单纯的军事修饰,更是日本在国际舞台上为争取更多发言权、强化区域安全合作的核心举措。

从“加贺”号的改装,到日本海军一系列新的发展举措,可以看出,日本正在悄然推进其海军的复兴计划。近年来,日本不仅逐步扩大了自卫队的军事预算,更在高科技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尤其在反潜战、远程打击等技术上的突破,都让外界看到了日本日益强大的海上力量。然而,日本在这条海军复兴的道路上,始终面临着外界的高度关注与挑战。特别是在东亚地区,日本的军事扩张引发了中国、朝鲜等邻国的警觉与反应。在中国逐渐崛起为全球海权强国的背景下,日本的航母化进程和海军建设必然会加剧东亚地区的战略竞争与对抗。而与美国的紧密合作,更是让日本在面对中国崛起时,愈发显得举步维艰。中国作为全球海洋大国,凭借其庞大的海军力量、以及近海防御体系的优势,正在不断削弱日本海军在地区安全中的主导地位。



对于美国来说,尽管特朗普政府曾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进行过调整,但拜登政府重新审视印太地区的战略意义后,对日本的支持依然没有丝毫动摇。美日之间在军事上的紧密合作,使得“加贺”号等舰船成为了美国战略布局中的一部分。美国不仅通过军事援助与技术支持加强日本的海上能力,还通过联合军演等方式加深美日两国在印太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海洋战略中的领导地位。

除了日本的亮相,美国和法国海军的参与,也让这场演习显得尤为重要。法国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的加入,不仅展示了法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意图,更体现了欧洲大国在全球海洋竞争中的存在感。法国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军演展现其在全球安全事务中的积极角色,另一方面则是在重新审视欧洲的海洋战略布局。法国作为北约的核心成员之一,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演习,既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支持,也是对中国日益强势的海洋政策的回应。

法国防务政策的一大特点,就是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维护“自由航行”原则,尤其是在亚太地区。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法国的军事存在,尤其是在南海及太平洋地区的存在,逐渐成为欧洲与中国战略博弈中的重要筹码。尽管法国的海军力量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但其借助与美日的联合演习,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安全合作与军事训练方面的深度介入。



此次演习不仅是日本海军的军事展示,更是全球海权博弈的一次集中体现。在美国、法国、日本的联手下,印太地区的海上战略态势愈加复杂,地区安全形势日趋紧张。尽管此次演习的主要目标是强化海空打击和反潜作战能力,但背后却隐含着各国对未来海洋争夺的深刻思考。

中国作为印太地区的关键玩家,正在加速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在南海、东海等战略水域的争夺中,中国正逐步实现海上力量的领先优势。美国及其盟国虽然通过演习、联合军演等方式在该地区进行军事部署,但中国的崛起已不可忽视,尤其是在远洋战斗力、海上管控能力以及海洋资源争夺中的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印太地区的海上博弈将愈加激烈。日本的“加贺”号加入演习、美国的航母持续部署、法国海军的参与,似乎都在为日益复杂的海上安全局势做准备。对于全球海权格局来说,印太地区不仅是资源争夺的重心,更是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

“加贺”号作为日本海军的象征之一,已经不仅仅是日本单一军舰的代表,它更是日本在海洋强国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而美法等国的联合演习,也意味着全球海洋战略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印太地区,无疑将成为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战略焦点,全球海权的格局也将在这里重新洗牌。如果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合作持续加强,那将意味着东亚地区海上安全局势将进入更加复杂和紧张的状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