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江青非彼江青。
非非今天要写的是“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清。”的江清。
江清原籍广东普宁,生于新中国解放的前三年1946年。那是在北平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一个小娃娃清脆的啼哭,唤醒了江家所有人的希望。
江独青就这样出生了。江独青是江家的第一个女娃,因此她寄予了江家希望孩子们独一无二的涵义,并希望这个女娃娃也能出人头地。
父母给她起名“独自青葱”的意思,这其中就自带一种傲然于世的独立,以及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希冀。
而后面她任小学校长的母亲,又接连生下了三个,分别起名:清、秀、山、川;
在江家的培养下,10岁的小江青就进入了北京舞蹈学校学习舞蹈,并且这一学就是一辈子。
“独”字有“毒”,去独变清,却难以自清。
人都说名字很重要。这个名字就这样击中了江独青的一生,她真的独树一帜的,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家、艺术家、在世界都小有名气。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动荡时期的原因,没有去掉“独”字的江青,或许会更加出色,独自芳华于这繁华人世间。
然而因为“独”在那个年代不能被解释为“独善其身”,反而被“独霸、独裁、独断、独尊”所取代,父母不得不给她中间的那个“独”字去掉了。
从此“江独青”变成了“江青”,结果更加惹人非议。因为这个时候的江家,并不知道在延安也有一位名声显赫的的人悄悄把名字改名为江青。
没有了“独”字的江青,在后来的诸多岁月中都被这个刻意修改的名字所牵绊。
甚至在最终物是人非事事休后,一度想从台湾回到祖国,回到她的家乡看一看自己的祖父和亲人的时,竟然被拒了十次之多。
最后还是因为匆匆和瑞士的比雷尔结婚后,才得以回国。
比雷尔于1978年应邀访华讲学,那时候的江青和比雷尔已经是恋人,却并未提及结婚,或许是觉得彼此都不必受婚姻的束缚吧,他们一直就以恋人的状态在一起。
但是当时的中国有一项规定,如果不是直系亲属关系,是不能被应邀同行来到中国的。
就因为这个关系,迫切想回国探亲的江青,就决定了,为此结婚。
于是没有白马,没有钻戒,更没有求婚的一跪,江青和比雷尔匆匆办了个结婚手续,至此江青终于可以不叫江青了,她的中国签证中被签署为:青·彭贝克。
32岁的江青,自从17岁离开家乡后,终于实现了她第一次回国探亲的愿望。
17岁的“江青”只身赴港拍摄《七仙女》
17岁那一年,江家有女初长成;那一年香港国联影业公司,选出一位小仙女,就是江青。
在李翰祥导演的执导下,江青于1963年,拍摄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七仙女》。
当她持香港身份证,申请入台签证时,审查人员以为她是个贪慕虚荣的女子,甚至略带轻蔑的问她:为何选江青为艺名。
江青小姐当时欲哭无泪,只得把自己名字的缘由说了一遍。原来当初是她的小学班主任,一直执着的认为这个“独”字不好,找她谈了N次话,要求她去掉这个戾气十足的字,改为江青。
执拗不过的江家,当时也是为了避人口舌,便去改了来。没想到却还有一个人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江青。
就这样无巧不成书的重了名。香港审核人员知道后,对她表示了同情和无奈。
就这样这位仙女江青,在香港国联影业扎了根,开始了她在香港的明星生涯。
她先后主演了《西施》、和琼瑶的《几度夕阳红》使这位美女江青的事业一度在香港影业中达到了巅峰。
但是她的这些消息却被文G中的大陆封锁的死死的。
甚至都不知道她和另外四位美女,曾一度被誉为“国联五凤”。她们分别是:李登惠、钮方雨、汪玲、黄杰、甄珍;
一九六八年《电影世界》终于以“江青”原名提名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其实江青自小在上海的外婆家长大,父亲一直在香港做生意,而母亲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最初并未与父亲同行。
直到那一年,那些不堪其辱的帽子扣在了身为小学校长的母亲身上时,母亲终于下定决心带着弟弟们离开了外公外婆和上海。
而小江青由于当时已经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舞蹈,并且从师于从英国回来戴爱莲女士。
在这样一段经历中,中国舞蹈艺术就这样扎根在了小江青的心田。她因为一次文艺汇演,而痴迷地爱上了舞蹈。
以至于她的母亲决定背井离乡,去香港找她父亲团聚,都没有告诉她。她母亲认为她目前的学习和前景都很好,不应该由家庭决定孩子的去留。
于是直到她已经到了香港,才给留在大陆北京舞蹈团的江青发来了一封家信,并希望未来由她自己做出决定。
江青本来一路在国内的舞蹈学院学习的相当好,但由于她寒暑假要往返香港探亲,终于在一次父母执意要她留在香港的取舍中,江青迷茫了。
被换了船票的江青,没有执拗过家庭,没有舍得与父母断绝关系,就这样被命运推着,最终留在了香港。
然而做了祖国“逃兵”的江青,一生都在盼望重回祖国,为祖国做贡献。但是那段灰暗的历史时刻中,她的名字又成为唯一限制她的理由。
直到1968年,她的真实名字才被解禁。终于在那一天,她在《电影世界》终于以“江青”原名提名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最后:
人生是一场奇异的旅行,命运则是这场旅途的导游。
江独青的命运,因一字之差,与祖国失之交臂。但终究她没有辜负祖国那么多年对她的培养。
她在人生辉煌的时刻,给祖国的舞蹈事业,带来了更新的融入,也带给了她自己最正确的归属感。
她于1979年受邀给中国舞蹈学院讲学,一年往返数次,她却乐此不疲。此事业虽然一经多年,每次从祖国返回纽约或瑞典的家中后,江青仍然很难集中精神回归到当下的生活环境中。
后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落叶总是要归根的。海外漂泊的游子们,其实无时无刻的不在思念着祖国,魂牵梦萦中重回祖国的怀抱。
图文参考:《江青的往事 往时 往思》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