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市政府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15件实事》总体情况,其中,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担的就业、工伤保险两个项目列入,并荣列第一件。


这两个项目,一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措施和服务体系,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扶持创业3万人;二是推进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参保人数达到20万人以上。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普惠可行”原则,注重城乡统筹、政策统筹、资金统筹、建管统筹、效益统筹,把握精准性、连续性、创新性、引导性,总体更加注重“雪中送炭”、资金渠道更加多元、覆盖人群更加广泛、形式内容更加丰富。

青岛新型工伤保障制度为全国首创,今年是首次列入市办实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提出“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要求。青岛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无论是引入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还是面向灵活就业人员,或者是为工伤失能者提供伤养服务,均高度契合并深入贯彻全会精神,针对性解决了工伤保险领域中小微企业“赔不起”,灵活就业人员“保不上”,工伤失能者“过不好”三个民生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发力点和突破口,每年办好一批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实事,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参与市办实事工作,以市办实事为有力抓手,不断强化“打头阵、当先锋”意识,始终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健全就业政策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就业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围绕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建设,创新构建“工而防伤、伤而尽保、保而早康”的系统化工伤保障机制,为推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贡献“青岛力量”。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对就业、工伤保险这两个市办实事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严密组织实施,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田佳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