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找一个完美的人,那我想说非周总理莫属。他智慧超群、英勇帅气,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对当时乃至后世影响深远。但美中不足的是周总理未能留下自己的亲身骨肉。不过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义子,他便是王戍。
其实原本王戍就和周总理有亲戚关系的,王戍的奶奶是周恩来的姑妈。那为什么王戍后来又成了周总理的儿子了呢?原来是因为1939年的时候,周总理回绍兴老家祭奠祖先,在当时同行的人当中就有年仅17岁的王戍。在祭祖回来后,周总理就在王戍家吃的饭。餐后周总理应大家的要求题词留念。当给王戍题写的“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递交到王戍手上的时候,属于年轻人的那股子热血一下子就迸发了出来,当时就和周总理表明想要跟他一同前去抗日。
周总理看向一脸稚嫩的王戍说:“你年纪还小,应该继续上学,这次还不能带你出去。”听到总理这么一说,王戍眼里充满了泪水难过的低下了头。周总理于心不忍,于是亲切的安慰到:“你做我的干儿子,好不好”?王戍当时愣了一下,立刻当场答应,并连着向周总理三鞠躬,亲切的叫了一声:干爹!周总理答应后又为其重新题词:“乘长风破万里浪!慕向表侄义儿 周恩来。”第二天周总理再次准备去往前线的时候,特意把王戍独自叫了过来,并亲切的嘱咐道:“你年纪还小,应该好好学习,学会独立生活。以后可以经常给我写信。”
一别就是永远。自那以后王戍再也没有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后来因为战火烧到家乡,王戍便跟随父亲前往福建。在读书期间,王戍铭记周总理的教导,努力发奋读书,于1945年成功的考入了上海大学。上学时曾多次给总理写信,但却未曾收到过回音。原来是周总理怕因为这层关系而影响其学习。这也是后来王戍父亲告诉自己的。
就这样,度过了漫漫五十年。王戍一直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勤劳工作。心中一直秉记着周总理的《告亲戚朋友》的家规:“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而王戍与周总理的特殊关系,也是在1978年整理相关资料时才被人们所得知的。对于王戍这一有特殊关系而淡泊名利的做法,他老人家曾表示:“表伯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的教诲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