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再次就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发表言论,声称98%的芯片生意都跑到了台湾,他希望这些产业全部回流到美国的本土。他还扬言要对台湾当局加征100%的关税,这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其一贯“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特朗普习惯运用高压谈判,极限施压等商业手段,追求和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
俗话说,叫做君子好财,取之有道。但现在特朗普政府已经撕去了一切伪装,连巧取都没有了,只剩下豪夺了。对于台湾,特朗普的逻辑同样简单粗暴:台湾对美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半导体产业,这被视为“恶意赚取美国人民的财富”。因此,他提出两个选项:要么将台积电的生产线迁至美国,要么向支付高额关税。这种胁迫手法,特朗普在过去多次使用且屡试不爽。例如,前不久哥伦比亚曾拒绝接收遣返的非法移民,但在特朗普实施关税制裁后,哥伦比亚立即改变立场。
日前,当特朗普宣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后,两国为了换取短暂的豁免,不得不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墨西哥派遣士兵至美墨边境,加拿大则加强对边境的监控。特朗普还威胁对日本加征关税,日本首相石破茂迅速“滑跪”,承诺将会把对美投资提高至1万亿美元。同时,日本还计划配合美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对华实施技术封锁。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赖清德当局赶紧“求饶”,不仅承诺向美国购买更多的液化天然气,而且还承诺在半导体方面最大限度地配合特朗普的半导体振兴计划。
本来,赖清德当局可以利用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优势与美方周旋。但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赖清德当局却急于向美国表忠心,并试图换取来自美方的“安全承诺”。然而,无论美台如何勾连,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的。近年来,大陆在台海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加强军事演习和战备警巡,强化对台事务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特别是大陆的交通规划,更是透露出统一时间表的微妙信号。
早前,福建发布一份公路网络规划。在这份规划中,福建省设立一个目标,要在2035年建成211交通圈,即区市间两小时到达。其中包括两条终点为台湾管治离岛金门的线路,分别为泉州至金门以及厦门至金门。这一规划不仅体现了大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雄厚实力,也暗示了统一的时间节点。其实,这并非大陆首次提出通往台湾的交通网。2021年大陆曾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计划在2035年前完成。纲要还提出,要从福州兴建高铁到台北,这条线路属于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中的支线。
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隔着台湾海峡,要打造衔接两岸的公路或高铁通道,海底隧道或跨海大桥是主要选项。要知道,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中国大陆的基建技术世界一流,在技术、资金上把高铁修到台湾都不成问题,把台湾纳入国家规划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工程建造难度来看,将高铁从大陆修到台北至少需要7年左右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两岸统一的时间基本敲定在2028年左右。但问题在于,赖清德当局不仅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而且还幻想“倚美谋独”,甚至是“以武谋独”,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面对大陆持续推进反“独”促统进程,赖清德已从金门和马祖调兵,将部署在那里的两栖作战部队,移防到澎湖和台北市周边,以应对可能的“斩首行动”。美国虽然对台湾有一定的利益关切,但绝不会为了台湾而与大陆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美国海军少将本·尼克尔森表示,美国不希望台海发生“额外”冲突,且不反对两岸以和平方式解决统一问题。无独有偶,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奥斯汀・达默公开直言,台湾问题对美国而言并非生死攸关,即便台湾“失守”,美国民众照样能过得不错。
毫无疑问,美军是不可能为“台独”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特朗普一再威逼利诱台积电赴美投资设厂,就是为“弃台”做准备,以期在两岸统一前尽可能地掏空岛内优质资源。不过,这将进一步坚定大陆加速推进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